第(2/3)页 别人说话不可信,但这位说起启国的事情,现场百姓已经信了个十成十。 历代记录者,其家族追溯渊源久远到无法想象。 “这么说咱们脚下便是启国国都,为何我等毫不知情?” 百姓已经开始摩拳擦掌,这地底下若真是前朝皇城,回去必须得挖挖看看。 万一自己就睡在那启国国库上面,或是某位前朝大员的库房上也说不定呢? 再不济挖些古董上来,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。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太史令史丹历。 “先祖皇帝来时,地龙翻身已经结束,大地变得更加紧实。 同时也是为了镇压启国,咱们康人必定能更上一层楼。 再说谁知那前朝绕城被掩埋了多深。” “可这又与滕王宝藏有何关系?” 史丹历闻言摇了摇头道。 “那本官便不知道了,还是听听诸位有何高见,滕王之事记载不详。 宝藏之地应不在京才对。” 一开始说话的男人慢慢喝了口茶道。 “非也,滕王虽为人贪婪,但其占了一个孝字。 那长生不老丹便是给启国老皇帝所用。 诸位想一想,地龙翻身后,滕王知道其父驾崩,会不会来绕城? 既然来了,他当年已经百多岁,命不久矣。 只需向下深挖,将财宝全部放入绕城不就行了?” 谢安余笑出了声道。 “荒谬,你这人好不讲道理,若是有了那长生不老丹,滕王为何自己不食?” “为何要吃?天下只此一颗,父已死,难道滕王不能选择死亡,下去尽孝吗? 大雁一方身死,另一只都不肯独活。 谢公子,那滕王是出了名的孝顺,这在民间都不新鲜。” 不少百姓纷纷点头出声附和,有些孝顺的典故都出自滕王身上。 比如启国帝君的脚总是寒凉,滕王便每日亲自给其洗脚。 启国帝君感其孝,滕王却言,生前一点孝,胜过坟前万两金。 可以说康国依旧活在前朝的影子里,依旧以孝为先。 天地君亲师,百善孝为先。 “这谢公子辩驳不过了,看来咱们脚底下,十有八九是那滕王宝藏的所在地。” 谢安余坐下,不由有些怀疑人生,难道真会有人为了尽孝把自己活埋咯? 想起他爹谢左抡起的棍子,窝里横的态度,谢安余莫名感叹,滕王肯定没挨过启国皇帝的揍。 多打两顿,包他蜕变,重新做人。 “好了,这些也不过是我乱猜的,家中曾有一本杂记,起初咱也不信。 但今日鲛人珠的出现,让咱是茅塞顿开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