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红玉的办事效率很高,大约傍晚的时候,她带着关于沧州沈家的信息回来了。 她询问了沧州城内所有沈家旗下的商号,有不少商号在二十年前便在沧州立足,对这城里的大小事情都如数家珍。 “姑娘,请过目。”红玉说着,从袖中掏出一沓纸,放在沈忆舒的面前。 纸上记载着沧州沈家的信息—— 这沧州沈家,也是商贾之家,其祖上富可敌国,甚至在大安国刚开国的时候,就捐赠半数家资,给当初的开国皇帝当军费。 也就是说,大安国能顺利立国,跟沧州沈家的祖上密不可分。 大安立国之后,开国皇帝感念沧州沈家的功劳,特地允许沈家子弟以商户之身,参加科考,以便让沈家改换门庭,跨越阶级。 但没想到,沈家子弟竟然没有一个擅长读书的,在开国皇帝在位期间,沈家无一人考上科举。 因此,只好辜负了开国皇帝的恩德。 后来,开国皇帝临终前,又赐沈家一枚丹书铁券,并言明沈家后辈子弟若是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,丹书铁券可免死罪。 就这样,沈家在开国皇帝的庇护下,发展的很好。 只可惜,后辈子弟不争气。 到了承安帝时期,沈家出了几个败家子,将万贯家财挥霍大半,家中又无人擅长经营,赫赫有名的沧州沈家,顿时落魄了。 不过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沧州沈家虽然落魄,但比起普通人也好太多,依旧是大家眼里的富户。 直到先帝朝,沧州沈家出了个沈文昭,他似乎继承了先祖的能力,在经商一道颇有天赋,竟然在先帝朝那样混乱的时局里,将沧州沈家发展壮大。 而沈文昭,就是如今的沧州沈家老太爷。 毕竟先帝朝已经过去很久了,如今是永安帝在位,沈文昭也从风华正茂的青年,变得垂垂老矣。 沈忆舒一边看,一边听红玉讲述: “这沈文昭沈老太爷,膝下有三个儿子,大老爷沈敬山,二老爷沈敬远,三老爷沈敬云,这三个儿子的经商天赋都一般,没能进一步将沧州沈家扩大。” “更何况,沧州地处南方,江南地区还有咱们,老爷在世时将沈家发展成了江南首富,早已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,这沧州沈家并无力与咱们抗衡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