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终于,所有人都进了房间。 兰若云和赵小颖在一旁直播,柳元宗则正襟危坐,和赵长生攀谈。 “赵小友,此来没有提前通知,鲁莽了,勿怪!”柳元宗抱拳道。 呃~ 赵长生眉头微皱。 说实在的,他有些不习惯。 长生者要与时俱进,像柳元宗这样搞老一套,那他怕是要穿一身树皮… “人生豁达,过于追求形式,不好!” 赵长生叹息一声,缓缓闭上了眼睛。 柳元宗一愣,凝目看着赵长生,只觉一股苍茫的气息扑面而来。 仿佛他面前的不是人,而是一株万年古树,古老而苍凉。 柳元宗似有所悟。 这是在点拨吗? 往事涌上心头,五岁,父亲请了私塾先生启智识字。 七岁入学,记忆超群,三字经倒背如流。 十几岁博览群书,唐诗宋词张口就来。 二十岁出国留学,时刻谨记,为中华崛起而读书。 三十几岁荣归故里,成为儒学达人,为人师表。 兢兢业业,一板一眼,五十几岁,儒学大成,被尊为国学泰斗。 时至今日,经史典籍熟记于心,言行举止莫不知礼。 纵观一生,有热血,有奋进,可唯独这形式,始终没能脱开。 哪怕是这次拜师,也是经过好大一番思想斗争。 豁达到底是什么? 可知礼才是君子之风! 柳元宗在思想禁锢中挣扎,到得最后,他身子一顿。 歪了,全歪了。 自己这副做派,和古时迂腐的秀才有什么区别? 知礼和豁达并不冲突,形式才是禁锢。 只有不拘形式,思想才没有禁锢,才能创造无限可能。 就像赵长生所说,《连山》看似如山连绵起伏,可其本质是对宇宙的推演。 偏执地看山是山,结果便是,几十年易学研究到了狗身上。 柳元宗并没有丧气,相反,他的眼睛越来越亮,智慧光芒闪耀。 朝闻道,夕死可矣! 没有将禁锢带进黄土,已经是他最大的幸事。 想通之后,柳元宗起身,恭敬地对着赵长生施了一礼。 可赵长生的眼睛都没有睁开。 柳元宗一怔,哑然失笑,接着他直起身,很是随意地抱抱拳。 那模样,看着像是不情愿,满是敷衍。 可出乎预料的是,赵长生浑身气势消散,并缓缓睁开眼。 招牌性笑容重新挂在脸上,向着柳元宗微微点头。 “还行,不算太笨~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