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放榜啦!!!” 一声激动的吆喝声,随着东宫六率几个兵卒,抬着几个巨大的卷轴,从阳成宫之中出来,瞬间在激动的人群之中响起。 霎时间。 尽管顶着寒风,依旧早早守候在这里的考生和考生家属们,瞬间一窝蜂的便是朝着这边凑来。 “退后!所有人给本将军退后!不然小心定你们一个冲击宫门的罪名!” 程处默大声斥责着。 这一声厉喝果真带有奇效。 原本乱糟糟的现场,瞬间老实了不少。 众人一双双眼睛,期盼得凝视着此刻被东宫六率兵卒挂起来的卷轴。 程处默站在最前面,一身威武明光铠。 “咳咳!本次放榜,共分为三榜,甲等上榜,乙等中榜,以及丙等下榜!” “上此三榜者,皆有官身” “甲等将被留任太原府附近各郡县,乙等任职并州道外围各郡县,丙等原本考生所在郡县职务提升一等” 随着程处默说完,身后哗啦一声。 三张巨大的榜单,瞬间展开。 几乎所有人的目光,都在第一时间,聚焦在那甲等榜单之上。 “太原王氏四房长子,王伦科,卷分531分,国政附加题24分,任命晋阳县县令” “河东裴氏三房四子,裴楉才,卷分522,国政附加题25分,任命太原府漕运丞” “晋阳郭氏,郭思业,卷分510分,国政附加题20分,任命乌河县县令” “荥阳郑氏长房四子,郑午齐,卷分503分,国政附加题20分,任命汾阳县县令” “......” 一个个根本没有任何遮掩,被李承乾下令标明的出身,让在场这些普通家族出身的吏员,顿时神色复杂不已。 倒是没有人觉得这上面的结果,有什么舞弊。 他们之中,都是没有参加过科举的,这两个月的时间,为此还寻找翻阅了很多历年的科举考题,加上大唐国民书局便宜发售的考试纲要。 本就忐忑的他们,在见识到了,那和历年科举考卷,完全风格不同的考题之后。 一个个的当场就麻了。 人群之中,王青云见到自家王氏子弟,成功夺得榜首,脸上露出一抹微笑。 “好!不愧是我太原王氏子弟!哈哈哈!” 王青云身边,郑午令冷哼一声。 “晋阳县令,倒是个好运气的,不过你们也不用得意,太子殿下向来公允,若是在位没能做出成绩,那到时候退位让贤,可就丢人了。” 王青云斜睨了对方一眼,皮笑肉不笑。 “汾阳县倒是有我王家不少门生故旧,郑老弟若是需要帮助,倒是不必客气.....千万别为了荥阳郑氏所谓的面子,误了太子殿下大事!” 两人四目交汇,一股清晰的火药味,顿时自两家子弟之间展开。 甲榜之上,世族出身的考生足足有近八成。 然而,其中也不乏一些同样被任命为县令的寻常百姓出身之人。 “胡县令!你中了!你也在甲榜!你也在甲榜啊!” 曾经李承乾见过,甚至暗中让锦衣卫考察过的“捕快县令”,静乐县临时县令胡马。 此刻被身旁随同而来,一同参加吏员考核的好友激动拉扯着。 而他,却是呆呆的看着甲榜几乎末端的一行名字。 “静乐临时县令,胡马,卷分427,国政附加题17分,正式留任静乐县县令” 胡马口中不由哆嗦起来。 “成,成了,我真的成了县令了!我成县令了!” 他竟是情不自禁的哭嚎起来。 如果说,之前的他,只是一个领着县令的俸禄,却没有长安那边留档的“临时工”的话,如今的他胡马的名字。 将会正式随同这些有了官身的考生们一样,名册呈递长安。 成为大唐帝国正式的一名官员,而且还是一县县令。 阳成宫外,凡是榜上有名的人。 各个欢欣鼓舞,遗憾落榜的,尽管一个个也都心有不甘,但在知晓这样的考核,明年还会有之后,也是纷纷心中给自己加油打气。 阳成宫,寿功殿之中。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名册,微微颔首。 “不错,虽说重要的位置,还是被世族子弟担任,但有孤和锦衣卫盯着,他们还不敢有什么小心思,等到教育再普及一些,这些吏员们再多跟随新政工作推进走上几年。” “基本上也都能够成长起来了.....” 孔颖达此刻一张老脸,笑得仿若一朵老菊花。 他们孔家子弟也有不少参加了考核的,只不过,他们侧重任命的主要还是教育,以及并州道的舆论宣传方向。 听到李承乾的话,孔颖达当即拱手拜礼。 “太子殿下放心,眼下太原府周边至少临近的三个村子之间,已经建起了一所学堂,郡城之中更高的学堂马上也能运作起来,配合殿下所说的那些鼓励识字的政策,届时并州道人人识字,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。” 孔颖达一把年纪了,自从跟随李承乾来了并州道。 却感觉整个人年轻了至少十岁。 每天尽管有着大把的事情等待他的处理,然而,他却是甘之如饴。 李承乾微微颔首,忽然开口询问。 “孔志约那边情况怎么样了?孤让他联系的孙思邈,还有大唐其他名医的事情,也有一段时间了,至今为何还一点消息没有?” 孔志约,一直以来被孔颖达安排干一些儒家子弟干的事情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