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房玄龄两人急忙就要告退,却在此时。 外面却是忽然走进来一个小太监。 “启禀陛下,东宫王公公送来了东西,说是太子让送来的.....” 瞬间。 李世民一双眼睛都在顷刻间,变成了传国玉玺的模样。 “让他进来,快点!让他进来!” “哈哈哈哈!玄龄,朕就说嘛,朕的太子,有朕和皇后从小教导,忠孝纯深,乃是一等一的好孩子,如何还需要朕为难呢?” 房玄龄杜如晦两人,低头颔首。 心中已然是对于此刻这位皇帝陛下宛若女人一般时刻变化的嘴脸,有了几分无语。 王公公迈着小碎步走进甘露殿。 恭敬的将一个长条锦盒,递到了李二陛下的面前。 “陛下,太子殿下请您御览” 原本还一脸笑容的李世民,看着面前明显不是用来盛放传国玉玺,而是用来盛放圣旨的锦盒,笑容瞬间凝固当场。 “怎么?朕的太子,不会亲自来见朕吗?还是说外面的雪太厚,把东宫来朕甘露殿的路都堵死了?” 李世民嘴角笑容缓缓消失,身后房玄龄两人急忙低眉垂首。 王德低头,手中捧着锦盒。 “启禀陛下,太子殿下如今正在东宫处理一些公务,据说是准备在来年于并州道,建造一些大工程。” “哼!倒是个好借口,如今回了长安了,还是这副勤政的模样,朕这个皇帝可比不上他啊.....”李世民不阴不阳的冷哼一声。 最终还是接过锦盒。 当看到里面足足七个卷轴的刹那,整个人差点没有当场把锦盒丢出去。 “这,这逆子!莫不是真的以为朕拿他没有办法?!” 几乎是想都不用想。 就如同房玄龄他们送来的那份,要求诛博陵崔氏九族的教旨一般,这七份教旨,必定又是七份条件。 李世民当场被这个太子的大胆气得不轻。 若非是脑海中那传国玉玺的模样,一遍又一遍的闪过,此刻的李世民怕是直接就将这些教旨丢了出去。 打开第一份。 “武德九年,二月,壬子” “奉天承运太子,东宫教令” “汉中郡王,锦衣卫指挥使,皇三子李恪,躬于社稷,洞察奸佞,察觉博陵崔氏心怀反义,不顾危觉累害,运筹帷幄,灭隐患于始首,未及博陵百姓于水火” “孤心甚慰,晋封汉王,领登州大都督,赐长安王府一座,金万两” “大唐东宫太子,李承乾” 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......” 李世民怒极反笑,扬了扬手中的这封太子教旨,张了张嘴,发出一声冷哼。 将教旨丢给面前的房玄龄两人。 随后又拿起来下一份。 “奉天承运太子,东宫教令” “越王,皇四子李泰,躬于社稷,悍勇无畏,随太子北伐突厥数战,与生死之间亦未曾堕我大唐军威,另于并州新政改革期间,精于文治,主持新学新报,扶正民心,文武双全” “孤心甚慰,晋封魏王,领洛阳刺史,赐长安王府一座,金万两” “大唐东宫太子,李承乾” 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......” 李世民咬牙点头:“好啊好啊,太子倒是个有法子的,难怪朕的这些皇子和后宫妃子,一个个对朕的太子如此推崇,他倒是会收买人心!” “一个汉王,一个魏王,还要朕给他登州,还要洛阳!哈!” “朕的这个太子,倒是一点都不怕撑破自己的肚皮!” 房玄龄两人满头大汗,慌乱接过李世民丢来的第二份旨意,看着上面的内容,顿时倒吸一口凉气。 这位太子,这,这是已经不满于并州道了吗? 将忠心于自己的两个皇子,一个分到河东道的登州,一个分到河南道的洛阳..... 一个是面向汪洋,可以用于组建水师的沿海州县。 一个是有着东都之名的古都洛阳,莅临运河,贯中南北..... 李世民又是打开下一份。 仅仅是只看了一眼,就怒骂一声,直接丢给了房玄龄两人。 “好啊,要朕封宜阳郡王李佑为楚王,还要让朕准许他前往并州,呵呵” 李世民越是往后看,手上的动作就越是粗暴。 封李愔为梁王。 封李恽为郯王。 封李贞为越王。 封李治为晋王。 并且准许这些人,年后跟随他前往并州道,学习新学,熟悉理政..... 李世民手都在颤抖,倒不是说他不舍得给自己的儿子封王,本身开元的时候,就是需要大肆封赏。 当初玄武门的那些功臣,还有自己的儿子女儿之类的,都在封赏的名单之中。 然而。 自己这个当爹的主动封赏,和被自己的太子要求封赏,这可完全就是两回事。 这几个儿子到时候这情面是记自己这个父皇的,还是记他们那个太子皇兄的? 而且..... 一个李泰和一个李恪,跟随着太子那个逆子去并州待了半年,就已经一身反骨了。 若是自己这些儿子全都去.....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