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忽而身体一个哆嗦。 瞬间回过神来,然而,此刻拱着手,弯着腰的他,却是哆哆嗦嗦好半天,都不知道该如何回话。 是说一些场面话的婉拒推辞? 亦或者是当场狂热的大声发誓领命? 也是浸淫官场多年的他,如今竟像是刚刚步入官场之时,还是担任一地方小吏,被上司夸奖了一般,大脑一片空白。 除了惊喜,就还是惊喜....... 就连一旁的冯盎也不由神色一怔,随即便又是立刻想明白了其中关键。 正如李承乾所说,宋京伦的能力是不错的,而且他当年还是京畿官吏,在此担任广州府刺史,一是岭南冯氏奏请当时的陛下武德皇帝李渊,请调京官治理岭南道。 二则是他岭南冯氏的支持。 可以说,宋京伦是一个可以稳定岭南冯氏这个土皇帝,及大唐朝廷之间很好的平衡点。 大力提拔他,对于担心功高震主,福溢化祸的岭南冯氏而言,也是一件好事。 “臣,臣.......” 宋京伦结结巴巴,脸色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开始涨红,呼吸粗重。 李承乾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,而后却是目光又看向百官之中。 “潮州刺史何万里可在?” 人群之中,上一刻还羡慕宋京伦得到太子垂青的何万里,瞬间一怔,随即赶忙出列行礼。 “臣潮州刺史何万里,参见太子殿下!” 李承乾点点头,嘴角勾起一抹笑意。 “不错,何刺史任职潮州刺史如今不过三年,潮州却也是一派政通人和。” 何万里面容激动:“臣,不敢居功!此皆潮州诸位同僚勠力同心之果!” 李承乾越发满意起来。 大唐能够成为华夏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,自然是少不得那些在青史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大人物,但就李承乾看来,真正能够让大唐有盛世之势的。 还是要依靠如同宋京伦、何万里这等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姓名,但却政绩斐然的地方长官。 “孤也有一事要交代于你。” 李承乾说着,又一次走到那堪舆图前,伸手指着那潮州治下一名为海阳县的位置。 此地在后世也有一个相当响亮的名字,汕头! “海阳县此地自然条件不错,冲积平原让此地有着足够的平地可以用来建设造船厂,且海岸线很长,适合建造大型海港,虽说水深略有不足,但却是一个极好的中小型海船的建造之地。” “孤的要求也很简单,广州府造船厂将来主要承接大型海船及军舰的建造,而潮州便全力建造中小型海船,海上航行对于商队而言,成本能低出来很多,未来绝对是百舸争流的盛景。” 何万里闻言,眼中顿时流露出激动之色。 “臣!何万里!领旨!” 随后,李承乾又亲自的给几个粤江流域郡县长官下达了各自发展的命令。 比如重点发展种植水稻及茶叶的韶州(后世韶关市)。 大规模种植甘蔗、花生、大豆等作物发展制糖和榨油业的循州(后世河源市)。 为广州府及潮州发展造船业提供木材资源,提供水运条件的康州(后世阳江市)...... 这一次会议直接连开了两天。 似乎是逐渐适应了这位圣太子殿下雷厉风行的性格,冯盎等人也是纷纷逐渐的进入到了后世那种开会的状态,少去了李承乾最不喜的奉承。 提出方案,寻找问题,解决问题,做出初步计划....... “捕鱼业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在前期为百姓增收的行业,前期登州那边会以借调的方式,暂且租借广州府这边一批海上捕鱼船,用于发展捕鱼业。” “孤这次也带来了不少诸如玻璃厂和罐头厂的骨干工匠,想要让百姓切切实实的为新政投入热情,那朝廷就必须以身作则的,首先让百姓们能吃到一些红利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