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贞观五年,六月。 大唐北方各道种植天宝金种冬小麦的地方,又是一片农忙丰收之境。 黄澄澄的金色麦田间,大唐的百姓们坐在田垄边,放眼望去,依旧是不敢相信,眼下的光景竟也是他们这些泥腿子能过上的。 “丰收,又是一年丰收啊,哈哈哈哈!” “官府那边已经给出了粮食报价,今年的粮价竟然又涨了一些,已经13文一斗了,哈哈哈,留一些家里吃,剩下的全都卖给皇家储粮司,家里又能添置几个戒日奴。” “老张头,你还要添置戒日奴啊?这是打算一点农活都不干了是吧?哈哈哈” 田垄边上,几个农田相邻的老汉正一边喝着凉茶,一边热闹的议论着最近的趣事。 明明是忙农时节,此刻地里忙碌的,却是一个个从官府购买而来的戒日奴,几个壮小伙儿手持着鞭子,带着遮阳的斗笠,充当监工。 而此刻这一幕,几乎已经成为了十里八乡一致的景象。 老张头像是早就在等几个老伙计说这样的话,从怀中摸出一份被他摩挲了一晚上的文书。 满脸得意的大笑着甩了甩。 “哈哈哈哈,你们几个老东西,以后可不能喊咱老张头了,你们得喊张老爷!” 几人疑惑,心说这老东西今日是不是喝了假酒了。 随后定睛一看,在看到这厮手中的官府文书内容后,又是不由纷纷倒吸一口凉气。 “艹!官府聘用文书?不是,啊?” “谁的?你这老东西在哪里捡的?” 怕老兄弟吃土,更怕老兄弟成了虎。 此前还悠闲地躺在那里,喝着茶,吃着家里婆娘做得糕点的老爷们儿纷纷激动的凑了上来,一人劈手将老张头手中的文书夺过。 老张头也不恼,摇头晃脑的轻哼了两声。 “哼哼,当初老夫就说,太子殿下亲自建立的大学,怎么可能出来后不委以重任,你们这帮粗痞,一个个都只想着眼前那点微末的好处,是,你们家小子考进了衙门,成了吏员,就我们家大郎和二郎还在大学里当书生......” “怎么着?傻眼儿了吧!哈哈哈哈!” 众人面面相觑,只见那文书之上写得名字,赫然是张老汉的大儿子。 那个印象中木讷的张家大郎,明明也是个读书人,却偏偏对张家的亲家公,也就是其外祖父的木匠活儿感兴趣,为此当初还没少招致流言和调笑。 如今.......太原府皇家蒸汽机生产制造司,这踏马不是最近太子殿下和燕王殿下极力推行的产业吗? 为此太子殿下还多次在《大唐新报》和《大唐日报》上发表文章,一次次强调未来大唐是格物和工学创新的天下。 老张头感受到这些个老伙计投来的羡慕嫉妒恨的目光,口中笑声愈发响亮起来。 “这......这蒸汽机咱知道,县里那个罐头厂里就有,是个吃煤的玩意儿,不过据说是很金贵的东西,你们家大郎在帝国大学学得是这个?” “是啊,他不是干得木匠吗?” 一提起木匠两个字,老张头瞬间不干了,两眼一瞪。 “木匠?木匠怎么了!太子殿下都说了,不以身份论贵贱,唯有技艺分高低!我家大郎是木匠,但那也是四品木匠!光是津贴都快赶上县老爷了!” 他站起了身,大手挥舞着,一副挥斥苍穹的模样。 恨不得把这段时间看报学来的那点文墨,全都一股脑的掏出来。 “太子殿下还说了,除了手艺外,创新才是最重要的,我们家大郎是木匠没错,县里还有好几个和我家大郎一样品级的木匠,可那又怎么了?” “他们懂什么是机械吗?他们懂什么是设计吗?” “人家帝国大学里面就负责教这些,不是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那些门外手艺......” 老张头巴拉巴拉的说着。 由不得他不得意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