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吐蕃高原之上,诸国权贵和部族首领,因戒日奴贸易而得了大量钱财,虽说多有采买我中原珍奇,如钟表,瓷器,琉璃制品,还有茶叶,羊毛纺织品等等。” “但更多的消费,却是在丝绸之上......” 如今大唐官员的整体业务水平都是非常出色的,封德彝被李承乾点名,不清楚太子是否有考校他的意思,封德彝却也是侃侃而谈。 尽力表现。 “如今由于太子殿下下旨鼓励官营和民间丝绸行业,加之我大唐提花机及纺车的改进,丝绸如今也已经非前朝,甚至武德之丝绸。” “分为绫、罗、绸、缎四种” “绫因质地轻薄,光滑柔软,且官营制衣坊所作朝廷赐予官员的睡衣多有褒赞,因而民间文人雅士,或商贾豪强多喜此物,如今一匹上等绫布,作价至少三百贯!而外商采购价则更高,出关关税高达两倍,也就是说,一匹上等绫布,外商采购所需九百贯.....此乃低价。” “至于他们卖多贵......今年从阿拉伯经商返程回归的姑臧李氏商会,便将那丝绸卖到了同等黄金的价格,抛却关税和商税,至少获利一百七十万贯。” 见他抚须还准备把其余“罗”“绸”“缎”三样的市场情况讲述一遍。 李承乾便也阻止了对方,似笑非笑的看着一脸尴尬又不知所措的唐俭。 “殿下,臣......恳请殿下给臣一个明示,我大唐礼仪之邦,总是要回礼的吧?” 李承乾不由笑着摇头。 却是端起面前的茶盏,抿了两口,而后服侍在一旁的太监孙义,便将此前就有人从皇家银行那边送来的几叠东西,用托盘呈递到了唐俭的面前。 “殿下,这是.......纸币?” 唐俭一眼便是认出了那托盘之上的东西,或者说,大唐朝堂之中,只要是能够在这太极殿朝会之中的,便不会有人不认识。 尽管这种东西,并未在民间发行。 但从当初皇家银行刚成立开始,所有人就曾从这位殿下的口中,不止一次的听到过,要发行纸币的事情。 只不过,受限于当时相关专业人手短缺,以及银行业务繁琐,需要时间捋顺,以及国内储备黄金白银不足等原因。 便改用了发行唐金币,唐银币等珍贵金属货币作为民间大宗交易的替代品。 如今李承乾再次拿出来这些东西,其中目的自然不必多言。 “殿下,您的意思是说,回给那些朝贡国这种纸币?” 唐俭皱眉沉吟着:“可这便是给了他们纸币,那他们也必定会在离开大唐之前,将纸币全部在大唐花光啊,这又是图什么呢?” 李承乾翻了个白眼。 “唐尚书啊唐尚书,你个是不是在礼部待的久了,脑袋就不能活泛一点吗?谁说这纸币就只能用在发放朝贡之上呢?” “若我大唐宣布,从贞观六年起,与周边各国互市或是朝贡,交易都使用这种纸币,你说他们是从还是不从?” “甚至于,今后他们想要进口采买我大唐的东西,直接给我等金银,我大唐还不收,必须去银行将金银换成这纸币,才能继续交易.......是我大唐需要他们多些,还是他们更需要我大唐啊?” 李承乾的话语,让唐俭的眼睛逐渐明亮起来,似乎想到了些什么。 见李承乾神色淡然,却又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。 犹豫再三,不由开口试探:“殿,殿下.......您莫不是还准备从这些朝贡国身上,做些什么文章?” 李承乾挑眉,原本还有几分不耐的神色,似多了几分兴趣。 “哦?唐尚书何出此言呐?” 见李承乾这副表情,了解他的唐俭内心已然是确定了个七分八分。 心中不由叹息一声,感叹大唐周边邻国,摊上这样一位大唐储君,活该了你们倒霉。 表面上却赶忙拱手行礼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