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新的灵感收集思路-《1978合成系文豪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似乎无形中,大家已经默认了他的领导者地位。

    “江弦,这是你的信吧。”李红民从桌上一沓信件里翻出收信人是江弦的那封,“《京城文艺》?你、你投稿了?”

    好嘛。

    俩门卫对视一眼,终于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难怪这小子刚才嘴那么毒呢。

    合着他也投稿了!

    保卫科的领导更是一阵意外。

    一个勤杂工,写的哪门子文章,还给《京城文艺》投稿。

    “江弦同志,结果如何啊?”

    江弦不动声色将信从李红民手中接过。

    一屋子人注意力这会全在他身上了。

    他瞥一眼寄信地址:西长安街7号京城市文化局《京城文艺》编辑部,拆开。

    过稿了吗?

    “哈~”

    江弦打了个哈欠。

    就是不说结果,把那信重新往挎包里一揣。

    走了。

    留一帮子人面面相觑,尤其是保卫科的同志,你看看我、我看看你。

    到底过没过啊?

    特么的。

    怎么感觉被那小子拿捏住了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拐过一栋翼楼,找了个四下无人的地方,江弦忙不迭重新将信封拆开。

    信笺很薄!

    一封是政审表格,还有一封是稿件采用信。

    “江弦同志:

    见字如晤,十分荣幸收到您的作品《棋王》,经《京城文艺》编辑部审稿后,一致决定刊发你的这篇小说......”

    看到这里,江弦脸上露出一丝兴奋的笑容。

    “中了!”

    没想到,前世直接被《京城文艺》退稿的《棋王》,这次竟然直接被《京城文艺》刊发。

    他一琢磨,估计有两个原因。

    一是他的结局已经是修改后的那版,调子不灰暗,没有倾向问题。

    二是如今《京城文艺》的那位主要负责人,与后世《棋王》诞生之时不同。

    李清泉,他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编辑家。

    在他主持《京城文艺》的两年间,一向四平八稳的《京城文艺》,艺术标准直接提升了一个层次,每期都有引起全国关注的好作品。

    他还提出,要对有潜力的作者实行“集束手榴弹”的办法重点培养,发现、扶植了很多后来在文坛有影响的作家。

    “江弦?”刚准备回去,忽被人喊住了。

    江弦循声望去,只见朱琳正扶着白玉栏杆往他这边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