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琳抬手帮他拍背,“你那作品座谈会开的怎么样?” “挺好的,万象更新,很多事儿都和以前不一样了。” 说到这,江弦一拍脑门。 “对了,你上次不是说想看我新稿子么,我取来了。” 朱琳杏眸一亮,颇为惊喜。 “呀,你还记得这事儿?” “必须的。”江弦放下果匣子,用没沾油的手指,从挎包里捻出《动物凶猛》手稿。 “你拿一下。” “噢。” 朱琳小心翼翼的接过,铺开在桌上干净的位置,瞥了一眼,颇惊讶。 “你写小说字都这么整齐呀?” “跟前辈们学习,茅盾、鲁迅、老舍这些文豪的稿子可都漂亮着呢。” “是么。” 午后的阳光已经有些懊热,朱琳便拉上淡橘色的窗帘,屋内立刻有了种隐蔽和诡秘的气氛,像戴着墨镜走在街上,既感到从容,又滋生出几分邪恶。 她捧着《动物凶猛》,很快看入迷。 江弦感到无聊,从桌上找到一本旧《人民文学》,是去年的第1期,其上有一篇《哥德巴赫猜想》。 这是篇很罕见的报告文学,文章的主人公为“数学巨人”陈景润。 慵倦欲睡的阳光,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偏移。 朱琳已完全沉浸于这篇《动物凶猛》所编织的世界当中。 她很喜欢那一句。 [一切都无需争取,我只要等待,十八岁时自然会轮到我。] 朱琳觉得这话讽的太好了。 她就是与生俱来带着特权的人,她母亲的家庭在卫生部里颇有背景。 她人生也早被父母安排好。 一切都无需争取,只要等待。 说起来有些矫情,但这样的人生其实真不是她喜欢的。 当然了,她就是发发牢骚,朱琳明白自己还是幸运的,毕竟很多人连不喜欢的资格都没有。 冬日白昼极短,天光渐有些暗了。 江弦将那一整本的《人民文学》读完,不由感叹,皇家刊物实力确实要优于《京城文艺》一大截。 他侧过头,看向朱琳。 她仍专注的读着,身上只穿件自个儿织的毛衣,中国红衬得她皮肤雪白,脸上映着朦胧余晖,纤细的脖颈有些暖暖的蜜色。 江弦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,如此仔细的打量“女王”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