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只顷刻间,王安忆便被这个故事抓了进去。 江弦坐在一旁,喝了口王安忆给他倒的茶水,站起身瞥了眼窗外楼下的篮球场,没打扰她,悄声离开了这间屋子。 这篇《草房子》,便是随机灵感【乡村孩子】+【小学时光】所合成出的一部长篇。 发生在油麻地,是一个虚构的村落,村子里的房子全都是草房子这种特殊建筑,所以书名叫草房子。 是以小男孩桑桑为主视角,写了五个小孩子桑桑、秃鹤、杜小康、细马、纸月看似寻常又催人泪下的成长历程。 因为是类似《芙蓉镇》的那种穿插式叙事形式,所以《草房子》里的每个角色都写的很打动人。 说起来,这的原作者曹文轩,这会儿还在燕大任教,是刘震云、梁左、陈建功这些人的老师。 不过他很年轻,才26岁,从燕大毕业以后就被燕大留下任教了,要知道他的学生陈建功今年都31了。 嗯,他和郑渊洁这位“童话大王”还有一番宿怨,一直互相不对付,把他俩人放到相声界,就好比一个是姜昆,另一个是缸子。 天渐渐暗下去了,王安忆仍捧着《草房子》,专注的读着,一口饭没吃、一滴水没喝。 8月出头,正是京城天气最热的时候,桌上的包子和豆浆都馊了。 她已经读到了江弦这篇稿子的最后一个章节“药寮”。 桑桑得了病,快要死去,他妹妹柳柳忽然变得乖巧。 “妈妈为什么总哭?” 桑桑说:“因为我要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。” “就你一个人去吗?” “就我一个人。” “我和你一起去,你带我吗?” “那个地方,只有我能去。” “那你能把你的鸽子带去吗?” “我带不走它们。” “那你给细马哥哥了?” “我和他已经说好了。” “那我能去看你吗?” “不能。” “长大了,也不能吗?” “长大了,也不能。” “那个地方好吗?” “我不知道。” “那个地方也有城吗?” “可能有的。” “城是什么样子?” “城城也是一个地方,这地方密密麻麻地有很多很多房子,有一条一条的街,没有田野,只有房子和街.” 柳柳想像着城的样子,说:“我想看到城。” 王安忆眼眶已经不知是第几次模糊了,尤其是看到桑桑背着妹妹柳柳爬上了县城城墙,她眼泪瞬间汪在了眼睛里。 翻完最后一页,看完最后一行,王安忆心中想的只有一个词 ——纯美。 她呆坐在没有开灯的房间,萦绕在的氛围里,久久走不出。 这哪里是一篇儿童文学? 一篇儿童文学,能让她这个成年人止不住的红了眼眶? 可说它不是儿童文学,它讲的又全都是小孩子的事情。 桑桑,秃鹤,纸月,杜小康,细马,每一个人,都是那么好的孩子。 王安忆自小就看过很多,作家们为了追求艺术性,总是要写一个惊绝的结局,给读者留下几分怅然与回想。 所以最后一个章节,看到桑桑得了病快要病死的时候,王安忆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。 直到看到江弦写了一个圆满的好结局,她才终于松下了那口气,甚至在心底对江弦这个作者一阵感恩戴德。 “写的真好。” 王安忆揉揉眼眶,此刻,她真是迫不及待的想听听金近老师对这篇的评价。 终于等到授课那天,她早早的起来往金近家去,路上转了两路汽车,又走了一截。 “金老师!” “安忆来了!” 金近穿着汗背心,手持一把蒲扇,像个乡下小老头,贴心的给王安忆备了茶水,还有盛在菜碗里的半碗杏子。 他俩都是南方人,金近的江浙口音,王安忆听得十分亲切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