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江弦,我想为你介绍一位我的日本作家朋友。”西园寺说。 他拉过来一个中等个头的斯文小男人,浑身写满了松弛感,给他介绍道: “这是村上君。” 说罢,又给对方介绍:“这位是江弦先生。” 江弦带着几分好奇,和他握了下手,然后听到西园寺介绍说:“村上君是日本的新人作家,今年的一篇作品入围了芥川奖,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入围了!” 芥川奖就是芥川龙之介奖,为了纪念写下《罗生门》的芥川龙之介所创办,和“直木奖”并列为最为人所熟知的日本文学奖项,都只发给新人作家,区别是一个是纯文学,一个是通俗文学。 “第二次入围?” 江弦一琢磨,入围两次都没拿奖,这不就是陪跑两回? “村上的全名是?” 村上回答了一下,江弦朦朦胧胧听到四个字 ——村上春树。 他上下打量一眼,果然眼熟,再加上这种陪跑体质,绝对是那位陪跑王无疑了。 村上他爹是个日jun,但是村上是左翼,他对自己的家世感到极度痛苦,多次在公共场合给中国道歉,他还不吃中餐,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吃中国人民的劳动成果,一辈子没生孩子,因为不允许自己这样带有罪恶的血脉流传下去。 村上春树不善言辞,西园寺为避免冷场,插嘴进来。 “江弦,村上在涩谷有一家小酒吧,有机会我们可以去喝两杯。” “非常欢迎。”村上挤出一丝笑容。 江弦想起村上英文很好,干脆直接用英文和他交流。 “酒吧叫什么名字?” 村上春树愣了下,马上用英语回答说:“叫彼得猫,是我养的一只猫的名字。” “在哪里?我有空去。” 村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给他,“如果找不到,可以打电话给我。” 西园寺听着他俩用英文流畅交流,对这俩人的英文水平都吃了一惊。 他完全插不进嘴,他能负责中日交流是因为在中国生活过,加上懂一些中文,以及对中国文化感兴趣。 还翻译及时从中转日切换成了英转日。 简单和村上春树打了个照面,西园寺道:“村上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,不过他很喜欢中国文学,尤其崇拜鲁迅先生。” 村上春树说过,自己很多文章都有鲁迅的影子,包括大名鼎鼎的《1Q84》,和阿Q充满关联。 正说着,旁边传来一阵笑声。 也不知道一个小鬼子在万方身边很大声说了什么,惹得周围许多日本作家都笑。 陈喜儒也在附近,江弦问了下事情原委。 他咬牙切齿的解释,“这个小鬼子刚才发现万方同志没读过一位俄国作家的作品,就说中国人读的书太少,连他们说的那位作家都不认识,难怪写不出好作品。” “八嘎。”西园寺听了很生气,劝说道:“不必理会他们这些右翼的混蛋。” 江弦呵呵一笑,“没事、没事,我们中国人向来宽宏大量。” 交流笔会进入尾声。 中日双方作家围着会议室桌子坐下,轮番致辞发言。 刚才那个小日本也在其中,他站起身说了一通,中间夹带私货,暗戳戳的骂:中国作家的阅读量少,对文学的见识太浅薄,没有日本作家丰富。 代表团这边听了都有些生气。 万方则自责的低下了头。 她还真以为是友好交流,一脸诚挚的跟人家交心,哪知道这些日本人套路这么深,太不友好了,居然拿她来打中国的脸。 很快轮到江弦发言,他站起身,环视一眼对面的日本作家们,语气淡然。 “我最近在看俄国作家库斯卡娅的书,觉得深受启发,你们看过吗?” 桌对面七成的日本作家都点头。 “可这作家是我瞎编的。”江弦干脆利落的直接坐下。 静。 满桌沉默。 沉默到震耳欲聋。 中方代表团一干人齐齐低头,捂着嘴,生怕会忍不住笑出声。 冰心无所谓,大方的笑了几声。 而刚才点头的小鬼子们脸上这会儿就一阵红一阵白,像是被人扇了一巴掌似得。 尤其犯贱那货,脖子都憋红了,可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。 因为他也是刚才的点头者之一,点的还特别用力,幅度特大。 八嘎,狡猾的中国人! 李小林小声的冲江弦喊了句漂亮。 他这干净利落的一巴掌扇的可太解气了! 你们日本作家歧视我们阅读积累少?是啊,你们倒是多,随便编一个你们都听说过,这可真让我们自愧不如呐。 “哈哈哈哈。” 巴金身子后仰,拍了拍手,“贵方不要在意,我们继续。” 村上春树也翘起嘴角,“做得好!” 他一向看不惯日本文艺圈的氛围,所以后来干脆把自己作品转移到了全球。 代表团在傍晚时分回到新大谷饭店的酒店。 江弦写了个澡,趴在桌上赶了会儿稿子,陈喜儒习以为常,知道江弦一有空就抓紧时间写作,也不打扰,就在酒店里和其他人的房间里逛逛。 《许三观卖血记》一共十七万八千字,手稿纸张参差不齐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