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害,为中国文学做贡献,我们勒紧点裤腰带也没什么.” 他这语气里全是卖惨的节奏。 也是不得不卖惨。 这会儿没什么投资人,拍摄的钱都是他自掏腰包,他也不能总这么付出,能争取上面支持当然要争取,不然照这个节奏拍下去,中国那么多作家,他倾家荡产也拍不起啊。 陈荒煤、光未然他们听了江弦的话,老脸一红,忍不住感叹江弦的觉悟真高。 若不是他自愿慷慨解囊,他们恐怕也看不到这段茅公的珍贵影像了。 “这个钱还是应该中作协来报销,这个样子实在是不像话。”冯沐提议说。 “应该的。”陈荒煤点了点头,“《中国文学》这个片子也是现代文学馆建设的一部分,我们不能为难江弦同志一个人。” 中作协这个会开完,江弦的收获巨大。 《中国文学》的拍摄更加名正言顺,披着现代文学馆的旗号,那就是得到了宣传部门的认可。 资金的压力也得到解决,虽然还是很拮据,至少比他自掏腰包要好得多。 “江弦同志!” 正想着,又被喊了一声。 江弦回过头,看到林斤澜同志和萧军同志两人。 江弦和他们打个招呼。 去年年中京城作协的代表大会上,萧军当选为副主席。 后来组建了诗歌组、儿童文学组、电影戏剧组、组、文艺评论组,林斤澜同志则当选了组的组长。 可以说这俩人现在都是江弦这个小理事的领导。 “你的片子拍的好啊。” 萧军感叹说,当年鲁迅先生在上海请客设宴,那是一家豫菜馆,先生请了萧红、茅盾还有他。 萧军仍然记得,那天上的菜是糖醋软溜鲤鱼、铁锅烤蛋、酸辣肚丝汤、炸核桃腰四种。 “吃了,散了,再吃,再散,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。” 讲到最后,萧军一阵唏嘘。 此刻再回首往事,故人已都不在了。 林斤澜也是一阵唏嘘,三人聊到正事上面,“我和萧军同志过来,是有件事要和你商量。” “有事?什么事?” 萧军正色道:“京城作协最近在准备一个名单,打算把一部分作家调入京城文联,成为专业作家,我们想把你写上去,过来征求一下你的意见。” “文联专业作家?” 江弦立马心动。 能成为文联专业作家,这说明作家本身的文学成就和创作能力得到了文联的认可。 能进入此列,今后就能够享受文联发放的工资待遇,能评行政等级,再无后顾之忧,全身心投身于创作这件事当中。 由此可见专业作家的名额宝贵程度。 “江弦同志,你怎么还犹豫了?”林斤澜见江弦久久都未回应,有些诧异。 任谁得到这么一个好机会,都是欣喜若狂的立即答应下来,怎么到了江弦这儿,看着好像还有点儿不情愿的感觉。 “能进文联自然是好的。” 江弦陈述起自己的顾虑,“不过我估计进去以后事情也不会少,我担心组织上少不了派发任务性的写作,影响我自己的写作进程。” 他斟酌着进入文联以后的利弊。 真能进入文联自然是件好事,但有了这个名头,以后有些东西写起来可就没那么方便了。 “而且我年纪这么小,创作也没几年,我怕很多老一辈的同志会不服。” “怎么会不服?”萧军直接劝说道:“学无先后,达者为尊,就说你现在的成就,有多少比你年纪大的作家能超过你? 更何况,以你现在表现出的才华,不投身进专业的创作队伍当中真是可惜了,你不应该把才华和精力浪费在其他地方,应该全心全意的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。” “这” “行了,这事儿就这么定了。”萧军做事很有大男子主义的味道,不由分说的给江弦敲定下来,“材料你回去记得准备准备,其他事情交给我们给你安排。” “那好吧。”萧军和林斤澜盛情相请,江弦也不再扭捏,把这件事答应下来。 即便是有这样那样的顾虑,能进入文联,也是一件无法让他拒绝的事了。 回到家里,他把今天的事情给朱琳讲了一遍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