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江弦溜溜达达来到《燕京文学》的编辑部。 作为编委会成员之一,好长时间不在编辑部露个面也不大像话。 “江弦老师!” 刘恒看见他激动地打了个招呼,一脸期待的看向他,“您来投稿的?” “这个下回再说。”江弦笑呵呵的看向他,“刘恒啊,咱们编辑部这期的《大众电影》送来没有?” “您是说五月刊?” “对。” “我给您问问去。” 刘恒一打听,1982年《大众电影》5月刊今儿早上刚送过来。 他给江弦取来,满脸钦佩道: “难怪您手底下好剧本一个接着一个,您对电影界的讯息真是分外关注。” “嗯。”江弦敷衍的答应一声。 刘恒是个话痨,宁可人掉在海里,也不让话掉在地上。 “江老师,今年那个《赤橙黄绿青蓝紫》不错,蒋子龙的剧本,演员是北影厂的,叫方舒,您之前那个电视剧她还演过。” “哦,你说《三岔巷劫案》啊?” “对对对,就是那个!” 江弦坐在刘恒的位子上,从他手里接过《大众电影》。 刘恒站在旁边,想和江弦再探讨探讨电影界最近的趣事 却见江弦将杂志在桌上铺开,动作麻利的翻开其中一页,在刘恒目瞪口呆的注视下,不由分说,将其从杂志上整齐的撕下。 刘恒还发着呆呢,江弦已经朝他伸出手。 “给我取根儿钢笔。” “.哎!” 刘恒缓过神,答应一声,麻溜的给江弦取出一根钢笔。 江弦握着笔,看着面前这一页《大众电影》百花奖的选票,沙沙的填写起来。 最佳故事片,《车水马龙》。 最佳女演员,朱琳。 选票余下的空处他也不空着,全都给自己人填上。 最佳男演员,葛尤。 最佳男配角,陈佩斯。 最佳女配角,嗯,给刘小庆吧,演的确实不错。 去年,随着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颁发,第4届百花奖开始取消了大部分技术奖项,所以现在只有最佳影片、最佳男女主角、最佳男女配角这五个奖项。 江弦把选票填写好,跟小时候在学校替家长签名儿似得,写了个江国庆的名字。 做完这一切,他才抬起头看向刘恒。 “咱这就光这一本《大众电影》?” “.还有一本。” 刘恒答了一句,见江弦还盯着自己,马上领会。 “我这就给您取来。” 一转过身,他白眼就翻到了天上。 Tui! 还真以为您对电影界的风吹草动分外关注,这么着急的要看《大众电影》。 合着整这么一死出! “江老师,就这一本了。” 刘恒还是很麻利的给江弦把剩下那册《大众电影》取了过来。 “得亏是咱们《京城文学》。” 江弦感叹说,“现在评百花奖,外面《大众电影》根本都买不着,想买大半夜就得去排队。” 别以为这年头的影迷就不疯狂了,这会儿每一届的百花奖都能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,据统计,《大众电影》每一届平均能收到两三百万张的选票。 在这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,两三百万这样的数字绝对夸张。 热烈响应带来的结果,就是《大众电影》一册难求,很多观众想投票,但就是买不到《大众电影》的杂志,哪怕是很多单位,也只能凑出一张选票。 “刘恒啊,你觉得这最佳故事片应该投给去年的哪部电影?”江弦边撕选票边敲打。 “我觉得?” 刘恒一拍脑袋,“我觉得《车水马龙》拍的就特好,特逗乐!” “真心话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