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陈老师!” 路遥喊了一声,和陈忠实打了招呼。 外界常有陕西文学的“三驾马车”之说,说的就是路遥、陈忠实、贾平凹。 这三人不仅是陕西作家群的主将,私底下的关系也非常地好。 路遥是非常尊敬陈忠实的。 陈忠实年纪稍微大一点,今年差不多四十,和路遥之间亦友亦师。 “忠实同志。”江弦也笑着喊了一声。 江弦和陈忠实之前就见过面,两个人都认识对方。 那是第二届的全国优秀评选,陈忠实的短篇《信任》获奖。 就在人民的大礼堂,在路遥的介绍下,江弦和他互相道贺握手,算是匆匆一面。 陈忠实轻笑道:“我说是谁呢,让路遥同志这样平时沉默寡言的人,今天说的话这么多。” 路遥这个人性格内向,心气很重,平时话也不多,有一点不顺的事心里总憋着。 江弦和陈忠实热情的握手。 江弦手上茧子就不少了,却能感觉到陈忠实手上茧子更多。 “《红高粱》我也读过了,瑰丽而奇幻。” 陈忠实直言阅读《红高粱》的感受。 当着路遥的面,他一脸真挚的评价说: “如果把《红高粱》比作一幅意蕴深厚的油画,我截止到目前的所有作品,顶多只算是不大高明的连环画。” “您过奖了。”江弦不大好意思的自谦一句。 虽然陈忠实那本为他“垫棺作枕”的《白鹿原》还未问世,但他已取得的文学成就绝对不算低。 “抽烟、抽烟。” 路遥从兜里抽出一包“恭贺新禧”,这烟可不便宜,一包8块,档次非常的高。 “今天可沾江弦同志的福了。”陈忠实笑着说,“路遥同志抽的烟可都是好烟,他这一天三包昂贵的香烟,6年我估计能抽掉三五套房子。” “抽吧抽吧。”路遥一脸的无所谓。 江弦知道他是在装逼,在打肿脸充胖子。 这会的烟民中总是有一种隐性的竞争氛围,路遥就是竞争者之一。 别人抽金丝猴的时候,路遥抽黄果树。 别人抽黄果树了,他改抽中华。 总之就总是要比别人高出一个档次。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: “出身于我这样背景的人,最大的挑战在于自卑感,所以需要更加突出地展现自己来抵消内心的不安。” 路遥身上有两样东西时刻必备,一个就是价格昂贵的香烟,另一个是咖啡。 没错,咖啡。 路遥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喝咖啡了,喝的是刚进入中国的“三合一”袋装的麦斯威尔咖啡。 这个时候,咖啡店很少,而且价格价格昂贵,定位是高消费人群,没有多少人喝得起。 但路遥经常喝。 像这会已经进入中国的雀巢咖啡,这称得上是最稀罕最昂贵也最时髦的饮料。 路遥一买就是好几罐。 此外,路遥参加会议等从来不吃组织方安排的伙食,都是去咖啡店吃西式早餐,一顿饭的花费要抵得上一般人好几天的花销。 三人说着话,进到《延河》编辑王观胜宿办合一的屋子。 王观胜对江弦的到来感到一阵惊喜。 “我才看的报纸,恭喜江弦同志你获得金鸡奖。” “哟,谢谢、谢谢。” “很喜欢你那篇《高山下的花环》!军人群像写的真好!” 王观胜以前当过兵,对《花环》这本军旅文学作品有着别样的情感。 这会儿每人手上都夹着烟,路遥便又掏出一支烟递给王观胜。 “抽烟。” “你怎么总抽这么好的烟?” 王观胜从他手里接过香烟,看了一眼牌子,“路遥同志,把烟的档次往下降降,稿子都是你辛辛苦苦写出来的,别把稿费全给这么糟蹋了。” 他劝解也是好心,哪料到路遥不光不听,还振振有词: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