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朱琳跟着北影厂的人先回京城了,江弦被路遥留着在西安多呆几天。 他住进《延河》杂志的招待所,很多西安本地的作家都过来拜访。 其中就包括贾平凹。 江弦和贾平凹也认识。 那会京城开座谈会,他给一群作家讲野史来着,贾平凹也在其中,两个人对此都印象深刻。 就这么的,路遥、陈忠实、贾平凹这陕西文坛的“三驾马车”和江弦凑到了一块儿。 “三驾马车”各有特色。 路遥因为是陕北人,挖掘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相结合的陕北广大地区。 陈忠实是关中人,挖掘关中民俗风情和文化是他的兴趣点。 贾平凹老家在陕南,他的绝大部分,都是取材于现实、当代陕南的生活。 这仨人的性格也各有特点。 贾平凹年纪最小,也显得比较单纯,看见路遥身上又是好烟又是咖啡,就特别羡慕他的奢侈生活。 “咱去爬华山吧。”贾平凹提议。 江弦没有说话,路遥则是去或不去都行。 陈忠实开口推脱,说自己岁数大了,腿脚不好,爬不动。 “江弦同志来一次,多难得的机会,就当一起去采风。”贾平凹极力劝说。 作家就是有这个好处。 若是说去哪里玩,一般都要老成沉稳的推脱上那么两句,但若是把玩改成采风,心里立马就不会抵触了。 毕竟读书人的事,怎么能叫玩呢。 陈忠实很快被贾平凹说动了,江弦算是客人,想着去华山看看也行,还有一些个《延河》杂志的编辑也商议着一块儿去。 一趟华山之行,有着陕西文坛的“三驾马车”同行,江弦本以为会是挺愉快的事儿,结果在贾平凹这儿闹出了幺蛾子。 临近出发,江弦和陈忠实路遥等了一会贾平凹,结果有人捎来口信,说贾平凹不去了。 明明定好的事儿,说不去就不去了? 江弦一琢磨,该不会是贾平凹这小子趁着他们出去玩自己偷摸写稿卷他们吧。 应该不能。 行程紧密,既然贾平凹说不去了,江弦他们只好按计划去华山玩了三天。 江弦跟着“两驾马车”在华山玩了三天回来,才听说贾平凹出事儿了,命都差点儿丢了。 三人连忙去探望贾平凹,询问情况,贾平凹只是委屈巴巴的抹着眼泪,交给他们一封信,题目叫“临行话”。 什么叫临行话呢?就是临死前的话,也就相当于是一封遗书。 江弦他们吓了一跳。 翻开一看,信里先是叙述了贾平凹与妻子的恩怨纠葛,后又写愧对父母养育之恩,最后还交代,自己存下的四千元稿费一定要留给女儿上学,万不可挪作他用。 嗯,这个女儿正是浅浅同志。 江弦他们吓了一跳,以为贾平凹要寻短见,结果一问才知道,贾平凹比他们想的更快一点,他早就寻了短见。 怎么回事呢? 时间还要回到华山之行以前。 那天大家约好日子出发,这边陈忠实通知完了前脚刚走,贾平凹就坐不住了,催促整理东西的妻子快一些。 贾平凹的妻子叫韩俊芳。 临近出发,韩俊芳煮上了鸡蛋,打算带到山上去吃的。 但贾平凹火急火燎,着急出发,就表示:“这鸡蛋就先别煮了,大家都带着吃的,到时候上山了吃别人的也行。” 韩俊芳不允。 “那哪行?” 她觉得,这鸡蛋煮都煮上了,去华山一去这就是好几天,等回来鸡蛋还不都坏掉了? 多浪费呀。 贾平凹就有点红温了。 心急之下,他找了根通条戳弄煤炉子,打算摆弄一下火,好让鸡蛋熟的快点。 无奈他火急火燎,手上功夫着急了些,一不小心就把炉子给掘翻了。 这下完了,鸡蛋煮不了。 贾平凹看这么情况,索性说那就不要了,咱们就出发吧。 结果韩俊芳呢,依然是舍不得这几个鸡蛋,不听贾平凹的,又把这些鸡蛋拿到邻居家的柴火灶上继续去煮。 这下可把贾平凹给激怒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