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而电视上要是再热播起《理解万岁》的讲演录像。 那江弦可真是一个人就霸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整个影视生活。 这还不算完,新华社那边吴克鲁又给江弦传来消息,说上面有领导听了《理解万岁》以后,想邀请江弦继续到全国各地演讲。 江弦当然是拒绝。 “我又不是个体户报告团!” “我一写的,到处跑什么?” “说出去人家还以为我去推销书。” 他不答应,人家又很为难,觉得《理解万岁》这个题材这么好,要是不被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都听到,也太可惜了。 “这样吧,我给你们一主意。” 江弦说,“我找几个人,组成一个非常精干的报告团,我请他们来替我去全国各地讲,如何?” “替你去?” 吴克鲁斟酌着这件事情。 江弦也是真的考虑过,他肯定不可能答应上面领导,没日没夜的在外面什么也不做,就上全国各地讲《理解万岁》。 但是《理解万岁》这么好一个题材,他写都写了,不用好就可惜了。 这么个办法,也算是他觉得两边条件都能够满足的办法。 但也有个关键问题,找的这个替他讲的人得靠谱,不能讲着讲着乱讲起来,最后出了事情,这责任难免要找到江弦的头上。 “.” 蔡朝东在军区文化部任职,收到消息以后,非常高兴的坐着火车来到京城。 最近这段时间,他们前线许多战士都听说了《理解万岁》这场报告。 起因是不少战士收到了一些大学生的慰问来信,上面写了一些关心战士们生活的话。 战士们从这些信里,陆续知道了有一场报告在京城很火,讲的就是他们的喜怒哀乐。 后来就有战士收到、买到了新华出版社出版的《理解万岁》单行本。 看了上面的内容以后,他们激动不已,热泪盈眶。 那些藏在心底的小诉求、小委屈。 终于有个人替他们说出来了。 蔡朝东作为文化部的一员,也很关注战士们的生活,对于战士们的一些郁闷,他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 好在看过《理解万岁》以后,他心底那些积攒的不舒服,就像是打开了闸口一样,全都宣泄了出去,留下的只有感动。 而就在前几天,上级通知他,有一条来自京城的调任,有一项任务要交给他。 蔡朝东还有点懵。 怎么忽然就有调任了? 不过听到是任务,他不敢怠慢,赶忙从昆明坐上火车一路北上。 抵达京城以后,才知道,这次调他过来,是想让他来代替江弦,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《理解万岁》的讲演。 蔡朝东只觉得一阵不可思议。 代替江弦讲演《理解万岁》? 这事儿怎么听着跟做梦一样。 “怎么会找到我?” “是江弦同志选的你,他说在前线见过你几次,觉得你口才很好,加上又有前线作战经验,感情融入的会比较快。” 之所以选择蔡朝东,也是江弦的无奈之举。 除了原作者本人,他真挺担心《理解万岁》砸在其他人的手上。 反正《理解万岁》的风头已经让他出了个差不多。 现在就把它重新还给原作者好了。 江弦算不上有多高尚。 作为一个重生者,他有福利肯定是先给自己着想。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《理解万岁》放在他手上已经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 为了不埋没这篇作品,他宁愿再以这样的方式,再把它还给蔡朝东。 他还挺尊敬蔡朝东的。 在另一时空,大概90年代,蔡朝东曾经被调任过一个贫困县里任职县长。 他在县里抓经济办企业,搞得红红火火,后来调离县里的时候,竟然出现了万民十里相送好县长的感人场面。 百姓万人十里相送,依依不舍。 江弦完全相信,这是蔡朝东真的把服务做到了人民的心坎儿里头。 “真的让我来?” 蔡朝东完全没想到,江弦会推荐自己来讲《理解万岁》的内容。 就像是迪厅、酒吧永远都想不到,干掉自己的居然会是公交车。 “不行不行,我没这个能力。”他本能的推辞。 江弦马上给他通个电话过来。 “朝东同志,你要想一想,我是让你替前线的将士们讲讲心中的哀愁,这样的理由,你也能拒绝么?” “我” 蔡朝东马上犹豫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