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十八个老头,有结果了!”那名编辑嚷嚷说。 他一说十八个老头,路遥马上反应过来,他说的正是文学界最近颇为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。 瑞典文学院有十八个老头,由他们评选出每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终获得者。 “是谁?”周书琪好奇的打听。 那名编辑扬起手上的《文汇报》,“一位哥伦比亚的作家,加西亚·马尔克斯,评奖作品叫《百年孤独》。” “加西亚·马尔克斯百年孤独。” 路遥赶忙取过他手上的那份文汇报,看了一眼,上面有一张获奖者马尔克斯的黑白照片。 在颁奖台上,在密密麻麻的几百张西方面孔中,马尔克斯是画面里唯一没有身着黑色燕尾服的人。 他穿了一件白色衬衫,路遥没有见过这种样式的衬衫,看着不像个作家,反倒像个厨师。 不过下面的文章里有介绍,文章的作者是徐中玉。 徐中玉介绍说,马尔克斯穿的是加勒比人日常穿的利奇装。 马尔克斯认为穿黑色燕尾服非常“不吉利”,所以选择了这样的服饰。 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,诺贝尔奖得主不着黑色正装。 除了民族特色的装束,马尔克斯还在胸前佩戴了一株代表好运的黄玫瑰花。 “马尔克斯、马尔克斯.” 路遥兴奋的念了两遍他的名字,“江弦跟我说过,他说马尔克斯迟早会拿奖的,就是凭借这部《百年孤独》。” 路遥至今记得那个夜晚,江弦说《百年孤独》一定会得奖。 没想到他的预言应验的会这样快。 徐中玉在文章里介绍了这名来自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作家。 不过实际上,这会儿的马尔克斯已经被哥伦比亚流放了,被祖国流放他乡。 一直到《百年孤独》被创作出之前,这个倒霉的作家都保持着穷困潦倒、债台高筑的生活状态。 然后幸运女神终于降临,马尔克斯在一个晴日的午后,忽然憋出了他已经憋了足足十几年的开头: “多年以后,奥雷良诺上校面对行刑队,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。” 然后,这篇问世了。 在出版前,马尔克斯已经一无所有。 在出版之后,马尔克斯迅速成为了最富有的作家之一。 一夜之间,几乎全世界都在说《百年孤独》。 西班牙人将其称为一部足以与西班牙文坛“圣经”《堂吉诃德》相提并论的惊世之作。 全世界都在翻译这部。 出版商称《百年孤独》为无烟工厂,因为它不冒烟,但每天都创造巨大的利润和崭新的纪录。 路遥越看这篇文章,越觉得遗憾。 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葡萄牙、苏俄、丹麦、芬兰、瑞典、挪威、荷兰、波兰、日本、捷克、匈牙利、南斯拉夫、罗马尼亚. 十几年间,《百年孤独》在这么多的国家畅销着。 可迄今为止,路遥都没阅读到过这部的中文版,甚至在江弦提起之前,他听都没听说过。 尤其是从江弦口中得知《百年孤独》这部有多优秀以后,路遥又感到一种深深的不安和不自信。 《百年孤独》畅销于世界已经是将近20年前的事情了。 可这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,直到今天,才在国内文坛被提出。 那么,时至今日。 中国的文学还能与世界文学接轨么? 还能达到世界级的水平么? 中国的作家是否能够得到世界文坛的认可? 路遥抬起头来,对上的是周书琪一双同样充满不安与迷茫的眼神。 毫无疑问,两个人此刻都产生了这样的思考和担忧。 可当路遥的目光重新落回到桌面上《最后一个匈奴》的手稿时。 他那充斥着不安的内心,终于慢慢的平定几分。 我们还有江弦! 我们有《最后一个匈奴》和《红高粱》这样层次的作品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