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马原 唉,不评价了,众说纷纭。 “因为马原这篇文章,咱们国内文学界现在又出现了一股热潮,作者们不再强调故事,把重心放在了文本上,在叙事的迷宫中自由穿行。 你也知道,我们《花城》一向欣赏‘洋气’一点的作品,你这段时间一直在国外,和国外文学接触的比较多,而且以前你的作品风格又很多变” 苏晨这话里话外,意思很明显,无非是想要江弦拿出一篇《LS河女神》这样风格的新类型。 这无可厚非。 《花城》这本,一向致力于推介港台及境外的文学作品,还有最新的文艺思潮。 马原掀起了一场新的文艺思潮,《花城》这本以“婀娜多姿”著称的文学期刊自然是不甘于人后。 而江弦这名作家,又是出了名的热衷于在创作上求新求变。 纵观江弦踏入文坛这六年的时间,从一部《棋王》初出茅庐,到他捧得茅盾文学奖这座文学桂冠,可以说在短短六年的时间里,江弦就从一名无名小卒一跃成为了国内青年作家的第一人。 这个第一人的称号当之无愧。 以江弦身上如今的荣誉,在国内当今文坛的青年作家之中,可以说是无一出其右者。 而江弦之所以能如此快速的崛起,又和他掀起与推动的一场场文学思潮离不开关系。 反思文学大行其道的时候江弦写了《芙蓉镇》,意识流出现的时候江弦写了《米》,还有《红高粱》这一类的寻根文学,《许三观卖血记》这一类新 总之,文坛之中,别的作家大部分都是逮着一个风格写到死,只有江弦,是不断的求新求变,作品几乎涉及所有的文学思潮领域。 所以当苏晨想给《花城》约一篇《LS河女神》这样风格的新类型时,他觉得江弦就是个最好的约稿对象。 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,江弦都是再合适不过的约稿人选。 听着苏晨的话,江弦也在不断思考。 《LS河女神》.马原 这类,那就是后世经常会提起的先锋嘛。 先锋的作家们是文坛姿态最激进的一批人,是一群堪称极端的“反叛者”。 这些人不重视甚至于放弃内容,反而对的形式极端重视。 他们颠覆传统文体结构。 哪怕这种行为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也全然不顾。 这一类能够使创作者收获语言快感,又能以语言狂欢和形式狂欢的手法来赢取读者的注意。 但是后来渐渐发现,在收获语言快感的同时,也付出文本意义丧失的沉重代价。 所以在文学史上,先锋初出道的确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感官的刺激毕竟是短暂的。 大部分先锋文学最后走上了其他道路,甚至离开了文学轨道,只有少部分作家留存了下来,最终先锋文学成为文学中的一枝奇葩。 但不可否认的是,先锋文学中的伟大之作必定是这些奇葩中的佼佼者,其中的文学价值是值得一而再、再而三去反复阅读赏析的。 此刻听着苏晨约稿的请求,江弦还真是忍不住对先锋有些心动。 以他的地位,如今想写什么可以说都是他的自由。 但就像是打游戏一定要打个满成就一样。 先锋这个领域,江弦实在是不想错过。 而且先锋这场文学思潮可以说比较短暂。 这一类,这个时候发表就刚刚好。 过了这个节点再发表,就会显得有些过时。 此外,不久之前,江弦的脑海之中久违的又出现了一条新的“合成序列”。 和《高山下的花环》那次一样,这又是一条可选择合成方向的合成序列。 合成可以选择合成序列的类型。 “伤痕文学、反思文学、改革文学.” 从这一大串可供选择的方向之中,江弦做出他的选择。 “先锋。” 随着他合成方向选定,序列解锁。 “【十八岁】+【初次出门】=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