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这这.” 朱伟看着这些个栏目。 回《人民文学》的心又有了。 这是我能搞定的东西? “其实不难,你去找几个作者,和他们约好让他们给你供稿,然后你光审稿就行了,其实非常简单,你只要记住,我们的文章以八个字为标准:清新可爱,真切感人。” “清新可爱,真切感人。” 朱伟听完江弦的吩咐,又想了想自己那宽敞的办公室。 咬咬牙,不就是组稿么? 他还不信能组不到了。 接下来的一天,朱伟都骑着自行车,穿梭在京城的各个胡同里。 把他熬得都快中暑了,稿子也没组到几篇。 晚上回到翠花胡同这里,江弦拿过他组的几篇稿子看了眼。 “这些都不太行。” “这” 朱伟一时间颇受打击。 这跑了一天,辛苦组来的稿子,江弦一句话就全打回去了。 这不是相当于他这一天什么都没干嘛。 “唉,你还年轻,没领会我的意思,我也理解。” 江弦先否定,再肯定,完全ICU套路: “咱们做工作嘛,得注重方式方法,这样吧,明天我给你一个名单,你去找这些人的住处,跟他们约稿子,约的时候提一下我就行,这些人应该都会给我个面子。” “是么?” 被ICU到头晕的朱伟有点傻眼。 他做工作这么多年,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约稿的方式。 不过江弦这样的主编他也是第一次遇到。 于是半信半疑的答应下来。 翌日,朱伟先是在青年报的单位门口见了一面青年报的记者潘英。 潘英板着脸听朱伟做了一番自我介绍,无动于衷。 朱伟见状,马上又讲了江弦的名字,潘英绷着的脸立刻亲切起来。 “和我约稿?” “对,我们主编说了,有什么励志的人或者事儿,都可以写下来给我们,我们给您稿费。” “哟,是么?” 潘英当然不会和稿费过不去。 如今各个单位都搞承包,她们青年报也在弄,只不过效益一般,潘英的日子也一下子不好过起来,现在单位里头好些人都商量着要辞职下海。 《人民文摘》向她约稿,那潘英真是找不到什么拒绝的理由。 谁和钱过不去啊? 和潘英聊了一会,朱伟又骑着自行车,在个胡同口见着了被邻居喊来的王硕。 这小子穿着短裤、圆领衫,平头,人看起来挺文静,还有点儿腼腆,但说话又较得体,不死板。 “江弦同志介绍你来找我的?” “对。” “哎呦,江弦同志真是我救星。” 王硕跟发小合开的烤鸭店已经倒闭,思考想去,决定走走写这条路。 他才刚有了一篇得意之作,没想到朱伟竟然就找了过来。 “我看看你的稿子。” “我回去给您取来。” 王硕想了想,觉得不对,“要不您跟我上家里取一下,顺道坐坐?” 朱伟一琢磨,在胡同口看稿子这也不是个事儿。 “这样也好。” 去到王硕家里,拿到他的稿子,写在方格稿纸上。 扫了一眼。 说实话,字写得不太好看,笔画倒是清楚,没多少连笔,但间架差一些,硬梆梆的,缺少变化。 “写的大概什么内容?” “一个纯情的飞机女乘务员和一位海军复员战士的恋爱故事。”王硕老老实实道。 朱伟:“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