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不知道,反正感觉自己明白了点啥,你这篇也确实有那的荒诞味儿。” 江弦点点头,“卡夫卡这篇写的很神,读完以后我才发现原来文章还可以这样写,他想让那匹马存在,马就存在,他想让马消失,马就没有了,根本不作任何铺垫,非常自由,我想这就是《LS河女神》那样的先锋写作方式。” “这领悟能力”李陀叹了口气,又一次被江弦的这份才华所征服。 因为受到卡夫卡的启发,所以把他的写作方式用到自己的文章里。 嘴上说一说很简单,可实际操作起来呢?和说完全是两码事。 “那表达的是什么呢?卡夫卡想表达的?” 不知不觉间,李陀已经有些把自己代入一个学生一般的视角,向江弦请教起来。 “我想,是人生的困境。” 江弦说,“我缺马去看病,两匹神马天降,帮我破解了困境,可随马而来的马车夫却看上了我的侍女罗莎。 我借助了马去瞧病,所以无法分身阻止马车夫在我的家里肆意侵犯罗莎。 整篇里,诸如此类的种种情节,读起来都像是毕加索画笔下的画,面目怪异、扭曲变形、支离破碎。 但是仔细思考一下,这些情节不都隐喻着人生?隐喻着人现世生存的悲剧性困境。” “.” 李陀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忍不住想要回去再读读卡夫卡的这篇《乡村医生》。 与此同时,在听了江弦对《乡村医生》的分析以后,他的视角重新转回到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这篇上面。 李陀从江弦那儿暂借来江弦的稿子,说要回去读读,明天再给江弦送回来。 “不用给我送了,直接帮我寄给《花城》就行。”江弦说,“有你去寄,我还省事了。” “行。”李陀很痛快的答应。 “不会给我弄丢吧陀爷?” “瞧你这话说的。” 李陀不满的撇撇嘴,“我就是把我自己弄丢,也不能把你的稿子给弄丢啊。” 李陀把稿子取回家里,正巧到了饭点。 一家人坐在桌前,李陀美滋滋的跟他当导演的媳妇张暖忻说: “我今儿找来一篇好稿子。” “什么稿子?” “江弦的稿子。” “哟呵。”张暖忻眼前一亮,“人啥地位,能舍得把稿子给你?” “瞧你这话。” 李陀又不乐意,“我咋了,我在京城文坛里头也算是一号‘文学大家’嘛。” “得了吧。” 张暖忻笑了笑,“说你是个文坛领袖,可能别人没啥意见,但要说你是个文学大家,那太过了,哪个大家连一部经典大作都没有的?” “你这啥意思啊?我是文坛的那五呗?”李陀拍拍桌子,对于媳妇的揭短有些生气。 那五都知道吧? 前清没落贵族遗留的“寄生虫”,倒驴不倒架的八旗子弟。 没看过《那五》这,应该也知道开头那句:“房新画不古,必是内务府。” 《那五》原本是邓友梅先生的经典,后来拍成了电视剧,冯巩、倪平、牛群仨人主演,火遍了全京城。 夫妻俩吵吵着,李陀俩闺女已经偷摸过去摸开他的挎包,从里面找着稿子。 “真是江弦!”大闺女惊叹一声。 李陀的大闺女,今年刚满十八岁。 受她爹和社会环境影响,也是一号文艺青年,而且痴迷文学,所以听她爹说弄着了江弦的,就特别感兴趣。 “十八岁出门远行” 等李陀找过来的时候,大闺女刚好看完这篇,她躺在床上,把稿子放在自己胸口,痴愣愣看着屋顶,嘴角含着一抹笑意。 “丫头,干啥呢?!” 李陀瞥见稿子被取出来,立刻慌张,从他闺女手里取回稿子,呵斥一声。 他可是答应给江弦妥善保存好,这要是被弄丢了,他以后哪还有脸再见江弦? 然而他闺女完全不理会李陀的批评,只是眼角含着一抹笑。 “爸,这篇稿子真好!” “真好?” 李陀愣住,把手里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的稿子扬了扬。 “你是说这份稿子?” “对。”闺女点点头。 李陀更感到不可思议,“你说这篇稿子好?你能看得懂?” “嗯。” 见闺女答应一声,李陀看她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。 这篇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,他读了一遍,基本上不得要领。 他闺女读一遍居然就说懂了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