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这艘船可是小日本的啊!” “傅三明一家这哪是在骗保?” “这是在抗日啊!” 王志峰一拍大腿。 可不咋地! 按照江弦所写的时间点,故事的发生时间大概是“五,四”之前。 傅三明一家坐的则是日本货船“齐姆楚姆号”。 要是真按照这读者的说法,真的是傅三明他爹炸了这艘日本货船。 那这哪是傅三明他爹骗保? 这是傅三明一家人以身殉国啊! “哈哈哈,小于,你这脑袋真是绝了!” “是啊是啊。” “咳咳。” 编辑部里的气氛轻松且愉快了一阵,主编老范赶紧咳嗽两声。 “好了好了,现在中日友好呢,咱们不要这么去揭友邦的伤疤。” “这一次《花城》不是发了江弦的两部嘛,另一篇《饥饿游戏》反响如何?” “您说那篇.惊险科幻。” 这会儿的国人还不理解什么是科幻,大部分人把这一类称为惊险科学幻想。 而惊险科学幻想,在当下的中国,是一个谈起来人嫌狗弃,私底下又很受读者欢迎的题材。 去年,写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的叶永烈老爷子,就被他们《读书》上的一篇稿子猛烈质疑。 说是什么点燃香烟,一闻烟味就能使人麻醉的毒气香烟。 还有把左轮手枪改为微型激光手枪。 你写的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? 你写这些,万一教坏我们家小孩儿怎么办? 老爷子也很委屈啊。 他也有话要说。 我的都是在公安bu的群众出版社出版的,都是得到公安认可的,怎么会教坏你们家孩子呢? 不过他委屈也没用,家长们不听这个。 总而言之,科幻这会儿在国内的地位和黄书其实差不了多少。 看的话谁都爱看。 但是谁都不觉得这种是能登大雅之堂的东西,说他是洪水猛兽也没啥毛病。 据说,英国科幻家阿尔迪斯访问中国的时候,曾经中国一些科普创作的人员座谈。 这时候竟然有人问了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: “英国的科学幻想怎样教育青少年掌握科学知识?” 你从这问题就能看出,其实国内很多人根本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科幻。 “一开始,我以为没人会看好这篇,不过好像这还挺受欢迎的。”编辑王志峰这时候说。 “是啊,我昨天才看见,《文艺报》上居然还发《饥饿游戏》的文学评论了,称赞了《饥饿游戏》这篇。”编辑小于道。 “《文艺报》?” 主编老范吃了一惊。 《文艺报》可就是文化界主流的声音了。 这是什么情况? 以前惊险科学幻想人嫌狗弃。 怎么到了江弦笔下,情况就变得不同了?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