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之前说过,文联的“文联大楼”被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抢去了,因此文联重新恢复建制时,竟然找不到一处办公场所。 不得已,文联只好搬去原《红旗》杂志社的大院里,搭起了几排抗震棚,作为文联和作协的临时的办公用房。 也就是熟悉的沙滩北街2号。 作协下属的几个主要的报刊社,像作家出版社、文艺报社、《人民文学》杂志社、诗刊社也都跟着搬了进来办公。 当然了,挤在这么个连厕所都没的破院子里显然不是长久之计。 木板房冬冷夏热,还经常断水断电。 因此79年文代会的时候,文联就向上面申请修建一座新的文联大楼。 几经努力,终于得到批复,在东三环边的农展馆南里10号落成一座新的文联大楼。 “那边儿环境好,我去看过了,16层的主楼特气派,办公面积得有个小两万平米,北侧和东北侧还分别盖了个剧场式大礼堂和一座五层楼高的招待所,内置食堂,功能一应俱全。”王濛在电话里说。 “王老师” 江弦回过味儿来,“你这是什么坏消息,你这不是两个好消息么?” “也可以这么理解。” 王濛笑了笑,“虽说是16层的大楼,但也是僧多肉少,你也知道咱们文联单位多,什么音协、美协、杂协、民协、曲协还有新成立的书法家协会,那么多单位,都想进这楼里。 咱们作协呢,这次一共争取到了楼里的四层半,上面大概分了下,意思是作家出版社用4楼,《文艺报》用6楼,咱们《人民文学》《人民文摘》和《诗刊》合用5楼。” “那还有半层呢?” “哦,7楼和1楼还有两间办公室,这个就别惦记了。” 王濛道:“这次让《人民文摘》搬过去,也是对刊物的一点儿补偿,你可要知道,作协机关和文联机关这次都没搬,还要坚守在抗震栅里。” 江弦一合计。 可不是么? 作协一共争取了四层半,都分给了作协的二级单位。 “这是怎么弄的?” “是唐达成同志说了,四个主要报刊社,虽说都是作协的二级单位,但都是作协的门面,是文学工作的一线,所以尽早换到个好的工作环境里,至于主机关,还是在抗震棚再坚持一段时间,而且” “而且什么?” “唉,你想啊,主机关还待在抗震棚里,以后跟上面申请再盖楼是不是会容易一些? 要是主机关搬进去,咱们这些二级机关以后再申请盖楼,上面谁搭理你?这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。” “.” 唐达成去年年底的会议上,刚刚接任了光未然在作协内的职务,位高权重。 江弦记得这位也是个偏左派,《人民文摘》停刊的事儿有他一份。 不过仅限于文学理念不同,人家这做工作的态度和方法还是值得尊敬的。 没记错的话,这位一直到辞职,始终坚守在抗震棚里工作。 而且之前江弦和巴金一同建设现代文学馆,也有他出的一份功劳。 “另外呢。” 王濛又开口道:“我有个想法,这次复刊,我觉得《人民文摘》就没必要再以《人民文学》的副刊发行了,还是分家出去,更适合刊物未来的发展。” “分家?” 江弦对此早有预料,“嗯,王老师,我听您的。” “那啥,江弦,你别多心。” 王濛轻咳一声,“我给你透个口风,乔木同志最近有意派我上文化部那边儿工作,《人民文学》我恐怕主持不了多久了,这个主编的位子,我看除了你恐怕没人能接替了.” “王老师,您多想了,主编不主编的,我不惦记,我在哪儿都是为人民服务。”江弦赶忙表态。 虽然有话说得好,“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。” 但也有话说了啊,“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。” 他求生欲极强,心里对30出头的《人民文学》主编惦记的要命,但该客气两句还是得客气两句。 而且王濛的新工作,江弦比谁都清楚啊。 那可是. 一时间竟然有种养孩子终于养出了头的感觉。 终于盼到了! 等王濛一就职,别说文学界了,放眼文艺界,电影、歌曲、戏剧. 还有谁的靠山能大的过他江弦? 只要不作死,这文艺界他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。 江弦完全没在怕的。 因为王濛比他还能折腾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