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马德华凑上去八卦,“卫平同志,今天这局棋,你们看好谁?” “这个嘛” 聂卫平顿了顿。 马德华情商高,“害,您要是不方便回答就算了,我就随口那么一问。” “其实也没不好回答。” 聂卫平笑了笑,“我看好马晓春,这倒不是我们自吹自擂,我们中国棋院,这次信心满满。 事实上,上次刘晓光赛前,我们国家队的队友们就进行过很深入的研究,那盘棋,刘晓光也一度取得优势,可惜最后被小林光一翻盘。” 上一局,也正是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第十一局,小林光一执白,刘小光执黑。 前盘半盘棋,刘晓光八段走出来了在研究室所讨论的妙手,在算路上更是完爆小林光一,形势一片大好,并且官子并不复杂,怎么收都是优势。 可惜在最后时刻技术变形,打劫的过程中明显杀嗨了,错过弃子转身奠定胜势的机会。 照理说,黑棋前面几十手,就围出了几乎半个棋盘的巨空,是怎么都输不出的。 不过这也和刘晓光风格对应,有人还评价过这名棋手:“刘晓光的战斗计算是十段,官子则是初段。” 这是个杀棋高手,就是收官水平粗了点。 不过这也是两名棋手实力的体现。 据说官子到最后,刘晓光连自己官的数目都数不清了,目光呆滞,不知道赢了还是输了。 而小林光一目光坚定,在裁判宣判前,就已经知道自己取得胜利。 “哎呀。” 刚进到研究室,就听到中方这边一阵气恼。 聂卫平看了一眼,“今天这场棋,又是小林光一执黑,马晓春执白。” “不过马晓春棋风轻灵,拿白棋并不是什么坏事儿。” “.” 江弦则是在心中哀叹。 马晓春棋风轻灵,在围棋界得了个外号叫“妖刀”,但这把“妖刀”恰恰被小林光一这种棋风厚重的棋手克的死死的。 恐怕谁也不会意识到,小林光一将会是马晓春职业生涯的一座大山。 纵观马“妖刀”的职业生涯,好不容易熬到了小林光一落幕,翻过了这座前半生的大山,又碰上一个让他后半生头疼的“石佛”李昌镐。 “石佛”更是重如磐石的钝刀,行棋朴实无华,厚实均衡,绵密老成。 不过论国内棋手的棋力,马晓春并不输聂卫平,甚至可以说要强过三分。 这次擂台赛的日本主将藤泽秀行就说过一句话: “论棋才,韩国的曹薰铉第一,中国的马晓春是第二。” 90年代,中国的3次世界冠军,两个都是他拿下的,一柄“妖刀”在中国围棋独占鳌头许多年。 “小林光一还真是以不变应万变啊。” 说话间,两名棋手就已经在棋盘上落起了子。 百手之前,局势非常接近。 不过到了百手以后,小林光一黑棋徐徐攻击马晓春右下白棋大龙,逐渐积累优势。 到了132手,马晓春便几乎葬送全局。 再下到150手往后,准备收官,盘面十目的优势已经不可动摇。 中方棋院的棋手们面色沉重,因为这一局从始至终,马晓春几乎都毫无还手之力。 任你轻灵诡谲,小林光一自铁壁不动如山。 这样密不透风的行棋,几乎让所有中方棋手感到窒息。 “结束了。”聂卫平叹了口气。 虽然马晓春仍在执着的继续官子,但这样的形势,小林光一又怎么可能会下错。 双方再无意义的走了几十手,马晓春投子认负。 “怎么样?还有机会么?”六小龄童悄声打听。 “输了。”马德华怔怔说了一句,满脸不甘。 研究室里,中方棋手们的反应也都和马德华相近,一个个垂首顿足,颇显落寞。 5:7! 连马晓春也没能拦住小林光一的步伐。 一个人,连斩六将,直接杀到了中方主帅聂卫平帐下。 下一场,便是中国队仅剩的最后一名棋手,主将聂卫平直面小林光一。 江弦看了眼聂卫平,见他也是一脸沉重。 “我先回去了,你好好准备。” “嗯,下场在京城转播,要是有时间的话,你来看看。” “没问题。” 师徒四人从研究室里出来。 看到体育馆的场馆座位上,观众们一副落寞景象,甚至有人趴在地上失声痛哭。 “憋屈,太憋屈了!”马德华重重捶了下墙。 “唉,还能赢么?” 闫怀礼叹一口气,“我们就剩一个人了,人家日本那边儿连副将都没出场呢。” “他们的副将也不一定有小林光一厉害啊。” 江弦安慰说。 “别急。” “好戏才刚刚开场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