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黄衔文啧了一声:“啧,一点眼力见都没有,没瞧见我正忙着吗?不见!” 那名衙役依旧保持着半跪,双手奉折的姿势,说道: “来的人似乎是书院的。” 黄衔文双手负于身后,微皱眉头:“书院?哪个书院?” 衙役回应道:“好像是颍川书院。” 黄衔文神色一正,连忙问道:“书院的夫子、院长、君子贤人,还是哪位山主?” 颍川书院,作为七十二书院之一,坐镇南婆娑洲。 其背后更是颍阴陈氏,乃是货真价实的南婆娑洲一方霸主。 天下书院七十二,唯有颍川书院自成一家,而这一家正是颍阴陈氏,称雄一洲,风光无限。 而且他们昭云王朝的国师,同样出身颍川书院。 要知道,此处天下名为浩然,坐镇浩然天下的是儒家。 山下王朝的诸多规矩,皆由儒家订立。 毫不夸张地讲,如果今日来的是君子贤人,莫说是他这小小的知府,即便让他们昭云王朝的君王亲自起身相迎也不为过,若是普通的书院夫子倒还好应付。 然而,那也并不意味着,他一个小小知府能够在他们面前摆架子。 黄衔文快步走下台阶拿过拜帖。 衙役不太确定地出声道:“应该都不是,看模样是一对少年少女。” 黄衔文停住翻开拜帖的动作,怒不可遏地将其砸在衙役的脸上。 “吓老子一跳,有话一次说完。”说罢,黄衔文一脚踹在衙役的肩膀上,“滚下去!少在这碍眼!” 衙役被踹的身影一斜,连忙回正跪好,忐忑问道:“那还让他们进来吗?” 黄衔文揉了揉眉心,这才想起,今年是颍川书院五年一次的秋考年,多半是书院的弟子下山历练。 所谓秋考,所谓历练,在他眼中,无非是山上的书院弟子,在山上读圣贤书、修长生大道,闲出了毛病,来市井王朝指手画脚,狗拿耗子罢了。 真想做好事,应该去为遭逢旱灾的百姓祈雨,为遭逢洪涝的百姓治水,来他这做什么? 还偏偏是今年。 黄衔文摆摆手:“几个书院弟子而已,不见!” 衙役连忙起身,准备前去回话。 黄衔文低垂眼帘,心思急转。 就在衙役的身影即将从隔断消失,黄衔文开口喊道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