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送走苏春林两口子后,苏苔也没闲着,她之前允诺村民的粘糕还没做,粘糕这玩意儿原料就是糯米,琅琊国不产糯米,她是在土时空种了稻子后才种了两次糯米,家里吃得不多,全都储存在地窖里。 粘糕的口味很多,且不同地方做法不同。 他们家条件有限,苏苔打算做最原始的粘糕。 将糯米浸泡一晚,第二天上锅蒸熟,再打成粘糕,备上红豆陷、绿豆馅、花生芝麻馅、红糖浆馅,再来一种草莓酱和原味的。 正好凑成六种口味。 包好馅的粘糕外面裹一层糖粉,甜而不粘,绵绵软软,糯糯叽叽,看着就诱人。 东西做好后,苏苔用油纸分装,一包里面十二个,一种口味各两个,挨家挨户送。 村民尝过后皆惊叹不已,还有人上门找苏苔,说要花钱买。 苏苔没想做这门生意,倒是徐氏婆媳三人闲得很,鼓动她接活,她们过来帮忙。 苏苔为了让他们打发时间,答应了。 于是沈逸每天多了一件事,就是不停地打糯米。 苏苔压根没想到,不过是闲着打发时间弄的小吃食竟然那么受欢迎,到除夕下午,徐氏过来跟她结账,她才发现竟然赚了七八十两。 这还是分了一半给徐氏后到手的钱。 沈逸夸赞道:“媳妇,我发现你就是个行走的财神爷。” 苏苔哈哈大笑。 两口子关起门来,打算今晚好好吃个团圆饭。 其他人家也是如此,只有个别例外。 偌大的白府里,白老爷那些庶子全都拖家带口过来,朱氏带着过继到自己名下的孩子端坐边上。 虽然她没了夫君,但朱家蒸蒸日上,白家那些庶出子弟没人敢看轻朱氏,对她甚至比对白老爷还要敬重。 朱氏心下得意,看了一圈,不紧不慢地看向如兰,“去正院看看母亲什么时候过来。” 如兰立马出去,小步快走,在廊檐穿行。 到了正院,她在外面请示了三遍都不见屋内有人回应,就在她快沉不住气的时候,门开了,李嬷嬷像鬼魅一样出来,“夫人身体不舒服,不去凑热闹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