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等待是一件漫长的事情。 尤其是在风雪中等待。 但正如赵稷所说。 面对武安君,他真的很有耐心。 此时四野的人已经快要失去耐心,急得抓耳挠腮,同时仍然忧心忡忡。 他们害怕昭帝也失去了耐心。 臣子让君王失去耐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。 不过为了这场等待,赵稷让车夫撕开了风雪。 如果武安君府不开门,他好似准备在这里一直等下去。 好在并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。 不知道过了多久。 在四野很多人都已经神游天外的时候。 武安君府门再度打开。 红衣小丫头在开门后站在一侧,毕恭毕敬俯身,做了一个虚请的手势。 “陛下,请。” 赵稷进府的同时,轻飘飘扔下了一句。 “不用跟来。” 他似乎是对车夫说的,也是对四周的暗卫说的。 紧跟着武安君府大门关闭,注定接下来府内发生的一切事情,只有昭帝、赵初、武安君以及一个红衣丫头知道。 府内。 公孙起、赵初已经修剪完了那些绿植。 檐下摆了一张小案,三个蒲团。 少女坐在正中间煮茶。 高大的玄衣老头儿坐在左侧摆弄星盘。 面对堂堂大秦昭帝,二人竟然都没有起身相迎,仿佛无视,真是胆大包天。 而作为昭帝的赵稷没有生气,反而笑呵呵地看着赵初说了一句。 “无忧,好久不见。” 然后便在公孙起的对面坐下。 赵初淡淡道。 “不过半年多而已。” 赵稷道。 “是啊,半年,对于任何超凡修士来说,说短,也不过光阴一瞬尔。” “但朕一日不见武安君,却如隔三秋呐。” 语毕,他对着公孙起俯身一拜。 “武安君,大赵的事,朕错了,邯郸的事,朕错了。” 一位当世枭雄,天下强国的君王对臣子行如此大礼。 哪怕是虽年仅十四,但却见过了无数风浪的赵初,沏茶的手还是忍不住狠狠一抖。 公孙起终于抬起了头来。 他的视线也终于从星盘上,落在了赵稷身上,此时赵稷已经直起了身子。 “陛下以为,臣此番远行,是在跟陛下赌气,逼陛下认错?” 赵稷笑道。 “怎么会,朕知道,公孙先生不是童心未泯之人。” 公孙起道。 “那陛下认为,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?” 赵稷道。 “国之柱石。” 公孙起笑了。 “当初邯郸的事情,范相有对也有错。” “强攻邯郸,虽能灭赵,但东边青云、北边牧国、以及百越以南的荒古之国等等,都会生事。” “恐怕比今日还麻烦。” 赵稷叹了口气道。 “可当时,以先生之锐,以大秦将士之锐,纵使天下诸国来犯,又何妨,朕应该相信先生。” 公孙起道。 “此去桃花,我想了很多。” “纵使那时再胜,灭赵又能如何,我大秦需耗多少国力。” “如此大战,我大秦又要死多少大好儿郎。” “一时之胜负,不是真正的胜负。” “我大秦之志,也不仅仅是在灭赵。” “陛下,此次函谷关之危解决后,希望你能够修生养息,积蓄力量,再图霸业。” “不必着急,我们大秦,还有很多优秀的年轻人。” 赵稷愣了愣,显然没有想到公孙起出去了半年,改变竟然这么大。 但最大的改变应是少了些许杀气,多了些许暮气。 “朕谨记先生教诲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