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后又谗言君上兵发邯郸,任用亲信郑平为将,导致秦军大败。 多次在朝堂上针对武安君不说,如今自己要亡了,竟然还要拖武安君下水,想要武安君的命。 如果这不是在阿房宫内,不是在昭帝面前,他们恐怕已经不遗余力去杀范叔了。 而面对武将们的怒火,范叔却显得格外的冷静。 “当年,长野之战后,武安君兵临邯郸。” “如果我们灭赵,那么如今诸国陈兵函谷关的事情,就会提前上演。” “所以,我劝谏君上,让武安君归国,不灭赵。” “灭赵容易,吃下难。” “后,我再出言提议君上灭赵,是因为臣以为,当时局势特殊,天下诸国,顾不过来西域局势。” “灭赵,可吞赵。” “然臣对局势出现了错误的判断,没有想到,青云国直接会对赵国进行援助,而郑安此贼,如此不堪重用,辜负臣的信任。” “此臣之罪,臣无话可说。” “然自君上任用臣以来,臣虽每事有私,但必然先公而后私。” “臣之肝胆,请君上明鉴!” 他说完,向着赵稷重重叩首。 赵稷坐在王座上,没有说话,只是静静地看着阿房宫内的文武百官,面无表情,看不出半点儿情绪,就像是一尊雕塑。 但却没有谁敢把他当雕塑。 至于愤怒的武将们一时间也哑口无言。 如果范叔百般狡辩,他们还有话柄,可范叔如此坦然,一时间他们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 漫长的沉默后,赵稷终于缓缓开口。 “范叔,朕知道,你是真小人。” “你贵为秦相,助朕打造今天之朝局,劳苦功高。” “为大秦制定争雄天下的基本方针,煞费苦心。” “你对朕忠。” “对大秦忠。” “但朕也知你是真小人。” “你的先公而后私,不是公私分明。” “而是公里有私。” “你如今进言要武安君死,有公也有私。” “于公而言,唯有武安君一死,大秦与函谷关之危才可解。” “于私而言,当初你亲自登门,三劝武安君,皆被武安君扫了颜面,于是你心中对武安君恨意深到了骨子里。” “只要有机会,你就会不择手段弄死武安君。” 武将们攒紧了拳头,咬牙切齿,似乎恨不得将此人碎尸万段。 文官们亦是如此。 但被昭帝道破了心思的范叔却是镇定自若,坦然道。 “君上圣明,臣之心,君上一窥便知。” 赵稷道。 “范叔啊范叔,你虽有功,但也有过。” “就算功过可以相抵。” “单凭邯郸一战,你任用的郑平叛变,开我秦将叛国之先河,怎么处置你都不为过。” “不过朕不杀你。” “你自去万妖之国,大秦之营驻防吧。” 文武百官愣了愣。 范叔能免于一死,是他们没有想到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