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校长。” “你能不能弄些今年最新的数学竞赛资料?” “要高质量的。” 王清韬好不容易等到校长回来,刚进办公室便迫不及待说出自己的诉求。 孙学海闻言有些诧异的看了眼王清韬,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开口回应,而是先招呼对方坐下,并走到饮水机旁倒了杯水。 “先坐吧。” 迈步来到王清韬身旁,把水递过去的同时问:“今年咱们学校没有竞赛班,你要资料做什么?” “是这样的,我们班有位学生报名了。”王清韬接过水放到面前桌子上连忙回答。 “我想起来了,是有一份报名表。” “不过王老师你知道学校的规定,他这种学校没法额外提供资料。” 孙学海搜集了一下自己的记忆,想到先前王清韬确实递上来一份报名表,然后用比较和蔼的语气说明里面的情况。 王清韬则是早就预料到了这些,当即便向校长介绍起徐源。 “我们班的这位参赛学生可是国奖种子,学校没有理由不去支持培养。” “国奖种子?” “王老师,伱没给我开玩笑吧?”孙学海猛然提高了声音很是吃惊。 他一点不知道学校里什么时候藏了個国奖种子。 从他调任固远一高校长以来,学校重点和本科率不断上涨,不夸张的说在全市都打响了名气。 甚至周边县城的学生,家里不惜掏钱买分也要把孩子送到固远一高。 因为进入固远一高,就代表半只脚迈进了本科。 奈何学校在竞赛上面没有任何建树,每年报名五大学科竞赛的人数基本为零。 有时去市里参加会议,听到其他校长炫耀有多少学生拿到竞赛奖项,他是一句话都插不上。 正是为了不再有这种情况,去年他顶着不小的压力首次组建了数学竞赛班,想着能给学校的荣誉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,结果还是低估了和市中学的差距。 全校仅一人入围省第三等奖。 事后更是受到不少家长指责,认为这是在影响自家孩子的高考成绩。 以至于竞赛班在联赛结束后便草草收场。 如果真有国奖种子在学校里,那成绩最起码也能进入省队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