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可正当他准备告辞时,又听波梅兰斯无比希冀的开口询问。 “霍尔特先生,能否告知这篇论文的作者,来自哪个国家哪所学校?” “箐华大学数学科学院。”霍尔特并没有向波梅兰斯隐瞒这个信息。 毕竟等论文刊登发表后,作者的信息也会出现在期刊上面。 “是箐华大学的哪位教授?”波梅兰斯闻言继续向霍尔特追问:“我很想和对方面对面交流一下。” 而到了这个时候,霍尔特脸上的表情却开始有些不自然起来。 稍微顿了几秒才再次回答。 “这位作者是箐华大学数学科学院今年刚入校的本科新生。” “刚满十八岁。” “并且通讯和第一作者都是他。” 提起这个霍尔特的心情也很复杂,刚看到论文作者填写的信息时他还算平静,因为放眼全球不乏一些数学天赋很高的少年天才。 但现在得知对方成功证明了无穷多个卡迈克尔数之间的间隔问题。 却感到有些不可思议。 困扰了数学界这么久的问题,最终被一位新入学的大学生彻底解决。 真不知是该高兴还是羞愧。 前者证明了数学界后继有人未来可期,后者显得现有数学家水平有限。 尽管更多是那些数学家并未专心研究卡迈克尔数。 谁让数学界未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。 与此同时波梅兰斯那张被时光雕刻出皱纹的脸庞也布满震惊,万万没想到自己未解决的问题竟被一位如此年轻的学生证明。 “年仅十八岁的大学生,看来对方在数学上的天赋和理解都达到了很高水平。” “能够看到这项问题被解决,我也没有遗憾了。” 最终情感流露给出如此一句较高的评价,为手中这篇论文画上圆满句号。 霍尔特这边在离开波梅兰斯办公室后,也没有在当地过多逗留,赶最近的班次返回普林斯顿研究院。 …… …… 看似长达七天的国庆假期,过起来却非常快,去掉来回路上花费的时间,似乎才刚到家又要提上行李急忙忙往学校赶。 徐源泡在图书馆的这几天,基本看完了概率论统计学等大二课程。 可谓是收获满满。 论文方面他则没有过多关注,有回复邮件的话唐时宏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。 反正以论文的质量,绝对不可能出现被拒稿情况。 除非数学年刊的编委会全昏了头。 而随着专业课程恢复正常,在学校里的节奏也重新进入正轨。 除了有时被李振亚他们拉着搁校园里闲逛,大部分时间都在寝室学习。 或者到图书馆查阅资料。 这天徐源并没有跟着李振亚他们去上专业课,而是单独来到了工程力学系教室。 由于他最近在系里出了名,有专业课老师表示开学这么久还没见过他的人,所以避免以后见面尴尬他只好多过来露露脸。 另外今天上午的理论力学课程老师比较特殊。 对方作为工程力学系流体力学研究所教授,前世还恰巧是他的研究生导师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