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。 但有一点绝对可以确定,那就是全世界都会震动。 宋文璁显然很喜欢看到大家对徐源认可,这时候都还不忘接过话茬附和。 “想起来那天还是流体力学研究所的许崇兴,带着小徐过来找我,当时看到这份气动布局设计方案,我可比你现在还感到惊讶。” “要是国家能再多几个像小徐这样的天才,咱们的技术肯定能超过海外。” “宋院士你这话深刻啊,看来咱们还是要多给年轻人机会才行。”戴志刚点着头表示附和。 话音刚落脸上重新堆出笑容,面向徐源发自内心的感慨。 “既然徐教授就是气动布局外形的设计者,那我对电传飞控系统升级就更有把握了。” “我会全力配合戴教授,”徐源和煦的回答。 会议进行到这里,接下来宋文璁也并未过多浪费大家的时间。 最后嘱咐了几句,便宣布今天的会议结束,大家也都陆续离开开始自己的工作。 值得一提的是,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这边,为徐源和戴志刚都准备了专门的办公室。 徐源想着早点完成飞行力学的计算,好给出数学模型和戴志刚对接。 因此会议结束后回到自己办公室,便很快沉浸其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。 至于戴志刚也同样没有闲着,具体去测试了现有的飞控系统软件,以便更好的抓住重点完成优化。 …… …… 徐源的效率向来惊人,何况这次本就是给他自己设计的气动布局计算数学模型。 短短几天时间,便已经全部完成。 毕竟只是一些数学模型,难度可要比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简单多了。 这天上午徐源正坐在办公桌旁,看着自己刚完成的数学模型停下动作伸了个懒腰。 “终于搞定了模型,接下来的工作就交给戴教授了。” 想到宋院士并没有安排他升级软件的任务,自顾自低喃了这么一句,脑海里也在安排接下来要做的事。 他对自己完成的数学模型,无疑是胸有成竹。 肯定不会出现错误的情况。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,他受邀来隐身战斗机项目帮忙的任务已经完成。 后面电传飞控系统怎样升级优化,保证性能可以达到要求就是戴志刚的工作。 不过他暂时还不打算离开,起码要等电传飞控系统的升级有了进展。 否则到时候要是再把他喊过来,还要来回折腾。 况且在这里也并不影响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,说不定新环境还更能碰撞灵感。 正当他思索着这些时,念头却突然被外面飘进来的敲门声打断。 迅速回过神来,目光朝着办公室房门看去,然后从口中吐出两个字。 “请进。” 赵岳峰闻言推门进来。 走到办公桌前停下脚步后,比较恭敬的称呼了句徐教授。 “徐教授。” 正所谓工作的时候称职务,和私下里相处还是存在些区别的。 徐源闻言倒也没多说什么,只是正常问了句:“找我是有什么事吗?” “是这样的徐教授,宋院士让我来问问你这边还有其他要求没有,有问题伱直接和我说就行。”赵岳峰面对徐源的询问如实回答。 “所里准备的都很充分,我这边没有其他要求,不过既然你过来了,那就和我一起去趟戴教授那里。”徐源想到什么突然开口说:“我刚好把完成的飞行力学数学模型和他对接一下。” “好的徐教授……数学模型?”赵岳峰听完这句话后知后觉反应过来。 随即下意识追问道:“你是说数学模型已经完成了?” 他一直都在国产隐身战斗机项目中,对飞行力学数学模型的计算量很清楚。 况且徐源还不是在原来的模型基础上优化,而是从头开始设计了新的模型。 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。 在研究所的其他研究员看来,想完成这份数学模型肯定需要不少时间。 结果现在他听到了什么。 不过才短短几天时间,徐源竟已经完成了模型。 这种效率哪怕知道徐源的天赋,亲耳听到心里依旧止不住感到惊讶。 “这不是担心戴教授等的着急嘛。”徐源边说边拿起东西起身准备出去。 赵岳峰闻言也不好再多说什么,随即忙跟着徐源前往戴志刚的办公室。 这几天戴志刚对现有的电传飞控系统,可以说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,并且已经初步有了比较明确的优化方向和内容。 只不过没有拿到徐源设计的全新数学模型,后面的工作也不好立刻展开。 毕竟这才过去短短几天的时间,哪怕徐源是数学天才在他看来也不可能完成。 但这个想法在徐源过来后,便瞬间从脑海中彻底消失不见。 —— “战机的飞行力学数学模型已经完成了,这速度实在是太惊人。” 办公室内戴志刚接过徐源递过来的东西,整个人都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,脸上表情除了惊讶还是惊讶。 要不是知道徐源不可能在这种事上说谎,并且还已经把东西拿到。 估计都不敢相信。 当然他有这种表现倒也正常,谁能想到徐源除了有着很高的天赋外,还可以随时进入到深度学习状态。 在这种状态下,效率可是平时的数倍。 而可能是因为前几天刚对徐源的天赋,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。 这次很快情绪便平复了下来,脸上重新堆出笑容显得颇为激动。 “该说不说这份数学模型还是比较及时的,接下来便能立刻开始对飞控系统升级优化。” “那后面的工作可就拜托戴教授了,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找我。”徐源和戴志刚对接完后噙着笑容说。 闻言戴志刚则是胸有成竹的讲: “徐教授放心。” “有了你的模型,我想很快就能完成系统的优化。” 从他们来到锦城飞机设计研究所,大家的注意力便都在徐源的身上。 虽然这并没什么,但现在终于到了他擅长的领域。 那肯定要漂漂亮亮的完成。 有着上一代战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经验,他有把握让飞控系统更加先进。 徐源将戴志刚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随即便也不再打扰和赵岳峰一起离开。 他并不确定戴志刚对歼20的气动复杂程度,有没有比较清楚的认知,但如果只是当做比普通的国产隐身战斗机的话,那么最终所开发出的飞控系统,很有可能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。 只是眼下结果还没有出来,也只能等地面测试完成以后才能有初步判断。 就这样。 接下来的时间徐源轻松了很多,大部分都待在自己的办公室中。 继续研究哥德巴赫猜想。 除此之外中间他还回了燕京几趟,并没有一直待在锦城这边。 另外对于戴志刚和梁占军共同负责的飞控系统,他也在关注着具体情况。 从得到的消息来看,升级优化工作还算顺利。 转眼两个月过去。 九月底。 在徐源的努力下,他成功结合先前的筛法,又对其进行了改进。 尽管距离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还有很远的路走,却也不是什么收获都没有。 如果这时他把目光放在眼前面板上,那肯定会发现进度条已经来到了百分之二十,哪怕只是这仅仅百分之十的增长,代表的却是继续证明下去的动力。 起码说明他目前的思路和方向,是正确的。 并没有出现错误。 只不过证明方法并非最优解,所以进度条的增长显得很缓慢。 但哪怕是这样,按照当下的效率,他也照样能提前结题。 “现在的筛法上依旧有改进的空间,看来还是要进一步创新才行。” “另外可以考虑结合群论数学分支方法。” 上午办公室内,徐源吃完早饭便又开始接着先前的证明进度,继续对过程进行推导改进。 在这个过程中,脑海里不断浮现各种方法,又以最快的速度否定。 确保以较高的效率来解决哥德巴赫猜想。 不过这个时候他并没有沉浸到深度学习状态,反而看了下时间后暂时停下动作。 “差不多该过去了。” 简单收拾下桌面上的手稿,边低喃着边起身推门办公室房门出去。 早在几天前梁占军负责的飞控团队,已经面向研究所给了通知,决定在今天进行飞控系统机上地面试验。 这里面包括外场可更换部件的验收试验。 软件的测试和验证。 全系统综合实验。 结构模态耦合实验等多方面试验。 严格来说这也是对战机飞控系统的初步验证,以此来判断飞控系统的性格。 如果最终的数据没有达到理想目标,那么连飞行试验都没法进行。 距离飞控系统升级优化刚过去两个月,便要安排进行飞控系统机上地面试验,这说明飞控系统的升级已经有了明显的进展。 所以对此徐源也是比较期待的。 不多时徐源便来到机上地面试验地点,抬起视线看去只见梁占军和戴志刚已经到位。 正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工作。 就连李豪也跟着在后面跑腿打下手,众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。 “徐教授来了,希望今天的试验能给你一个惊喜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