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这段时间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,哥德巴赫猜想证明顺利解决了。” 徐源写完最后一个数学字符,便注意到了面板上已经达到百分百的进度条,顿时长松了一口气,放下笔嘴角上扬浮现出笑容。 通过对筛法的优化改进,搭配群论进行证明,最终推导出1+1的结论。 在这种情况下,有着面板进度条,倒也没必要再对证明过程验证。 他可以信心十足的面向数学界宣布,哥德巴赫猜想关于1+1的问题已经解决。 稍微顿了半分钟,待心情逐渐平复下来,徐源则拿起桌面上的电话。 分别给唐时宏和廖方义以及丘诚桐打去。 对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,他们都一直关注着,迫切想知道结果。 如今既然完成证明,那肯定要通知。 何况接下来撰写论文,发表期刊等问题,还需要好好商议下。 最终要让国内数学界的利益最大化。 随即徐源挂断电话,不到两分钟的时间,便听见外面响起急促敲门声。 想到办公室房门还处于反锁状态,徐源连忙起身朝房门走去。 再打开办公室房门后,视野中顿时出现唐时宏的熟悉身影。 毕竟他们两人的办公室在同一楼层,这么快赶过来倒也属于正常。 而相比平时的状态,此刻唐时宏面色因为太过激动显得颇为红润,并且嘴里还喘着粗气,不用问都能猜到肯定是一路跑着过来的。 徐源赶紧把唐时宏请进来,并让其先在旁边沙发处坐下休息。 “唐教授快先坐。” 说完不忘来到饮水机处,给唐时宏倒杯水递过去。 唐时宏虽然接过水杯,但心思显然都在刚才的电话内容上。 顺手把水杯放在面前桌子上,抬起视线看向徐源迫不及待追问起来。 “徐源。” “你在电话里说,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了?” “是解决了。”徐源点点头如实承认。 说完更是把刚整理好的证明手稿,拿出来放到桌面上足有厚厚一摞。 “解决数论领域的终极问题,这可是能让整个数学界为之震动的大事。” “我相信你能证明,但这么快还是让我惊讶不已。” “如果陈景润先生知道后辈有人为他弥补遗憾,成功证明到1+1,相信也会对此感到非常欣慰。” 唐时宏从徐源口中确定这件事,心情激动兴奋之余也不免有些感慨。 从当初徐源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杰青项目,他虽意外但最终还是支持了徐源的决定。 并且也相信徐源能够解决此数论终极问题。 但在他想象中,这个证明过程起码也要数年,在杰青项目周期结束前是完不成的。 然而徐源却再次给了他这么大一个惊喜。 从去年五月上会答辩,到今年四月份满打满算甚至都没有一年时间。 关键中间大部分时间,还都是去了锦城在其他项目上帮忙。 而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,徐源凭借自身的数学知识和天赋,硬是解决了数论领域学界公认的终极问题。 尽管他很想立刻欣赏徐源的证明过程,可垂下视线看着眼前证明手稿最终还是选择放弃。 没办法。 他擅长的领域还是以微分几何为主。 虽也研究过数论,但对自己的数论水平还是有自知之明的。 面对徐源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,只怕根本没有资格去验证结论成立与否。 所以还是等着其他人都到了后,再一起欣赏。 最终恋恋不舍收回目光,端起水杯喝了口说:“老廖和其他人应该很快就到了,不急于这会。” 徐源闻言自然没多说什么。 仔细算下来,他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速度,确实能称得上迅速。 除了是本就证明过孪生素数猜想,对数论领域以及筛法有研究外,还因为此次去锦城参与项目,偶然诞生出灵感想到用筛法和群论结合。 当然最为重要的,还是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后,思维更为敏捷灵活。 如果说人的大脑就是一台精密计算机,那他在深度学习状态下,则就和开了超频差不多自然不是普通人能够相比。 再加上借助面板进度条的变化确定研究方向,极大程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。 所以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,让杰青项目提前结题。 正当徐源想着这些,很快便被办公室外面传来的动静吸引。 立刻扭头看去,只见丘诚桐和廖方义,以及系里的另外几位教授全赶了过来。 由于刚才并没有关办公室房门,所以众人便直接涌了进来。 脚步刚迈进办公室,便迫不及待询问情况。 “电话里说的是真的吗,数论领域里的终极问题哥德巴赫猜想,已经被你顺利证明解决了?” 廖方义直接开门见山问道,想要再次确定这件事情的真实性。 毕竟哥德巴赫猜想对数学界非常重要,如果真由自己国家的数学家证明,那么国内数学界的地位在国际上也会水涨船高。 徐源看到这一群着急忙慌的数学教授,自己也被吓了一跳。 他们年龄上很多都比他父亲还大,这要是太激动身体出了什么事,那反倒就让原本的喜事变得不美了。 不过他刚想招呼大家坐下休息,却被坐在沙发上情绪已经平复很多的唐时宏抢先。 “你们也不想想徐源啥时候说过大话,先坐这把气喘匀了再说吧。” “好饭可不怕晚。” 廖方义和丘诚桐等人听到唐时宏的话,心里也可谓是哭笑不得。 想着不就是早来了那么一会嘛,指不定刚才表现的比他们还激动呢。 但心里想归这么想,却不得不承认唐时宏的话确实很有道理。 徐源人都在这,如果哥德巴赫猜想真被证明,确实不需要着急。 而这时徐源也连忙接过话茬附和:“各位教授不妨先坐下来慢慢说。” “也是。” “这两步给我跑的,还真喘的不行。”廖方义点点头脸上堆出笑容。 随即大家便各自找了位置坐下。 不过下秒大家便又被桌子上的手稿所吸引,目光顿时牢牢注视着移不开眼睛。 最终还是丘诚桐率先开口问:“这是你的证明手稿?” “刚整理出来的。”徐源点点头。 此话一出大家顿时又激动起来,终于确定哥德巴赫猜想果然有了进展。 “咱们箐华的教授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,看来这次要在数学界狠狠出次名了。” 有着廖方义带头,其他人也都纷纷开口附和。 “徐教授的天赋真让人羡慕。” “这还不到一年时间吧,杰青项目中能这么快提前结题的就很好,何况还是数论领域终极问题。” “只要这個消息公布出去,绝对会成为抛向数学界的重磅炸弹。” “以前都只能看海外宣布类似的消息,如今咱们也终于能解决这种层次的问题了。” 虽然眼下只是徐源自己的说辞,他们还都没有对证明过程进行验证,可却都对徐源表示非常信任。 主要这不是徐源首次解决数学难题,从以往经验来看只要是徐源宣布的事,那么验证结果就绝对不可能出现什么问题。 也就是唐时宏看到大家已经来的差不多,才迫不及待的想要欣赏证明手稿。 “系里的数学教授都已经在这里,那就一起欣赏下徐源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吧。” 尽管这种层次的证明过程,水平已经在他们之上。 但却是很好提升自己发散思维的机会,听到唐时宏这句话得到徐源首肯,随即也都不再继续迟疑,当即凑在一起小心拿起手稿研究起来。 就连不是数论领域的丘诚桐,都忍不住加入进去。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,徐源办公室愣是变成了小学生课堂。 全系数学家都汇聚在这里,时不时动笔演算,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。 徐源这个时候也没有闲着,其他人遇到手稿上证明过程不明白的地方,他也会进行详细讲解说明。 “证明过程中所用到的筛法,是我在之前数论问题上使用的筛法基础上改进。” “并且通过和群论相结合,从而得出最终结论。” ……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不知过去多长时间,大家这才停笔抬起视线。 桌面上又多出很多写满大量公式的草稿纸。 表情也都显得颇为复杂。 其中一位主要研究数论的教授,率先开口说:“徐教授采取改进筛法并和群论结合的证明思路,这个方法很精妙也很大胆,在对证明过程的一些步骤验证后,我本人认为结论成立的概率很大。”不知道是不是水平有限并未把话说满。 而这番话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,对于验证结果无法给出准确结论。 略作沉默后,丘诚桐接过话茬道:“数论领域公认的著名数学家还是要属德利涅教授,恐怕要等他的结论才能最终确定。” 徐源当然明白数学界的情况,任何一道难题被宣布解决都会引起所有人验证。 毕竟证明一道世界级难题可以获得荣誉,验证出结论不成立证伪,同样能证明自身的水平。 德利涅作为数论领域公认的著名数学家,以他的分量和权威,宣布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结论是成立,才会彻底让这个消息成为数学界盛事。 不过在这篇论文的期刊投稿上,徐源却有着其它的想法。 并不准备继续投稿数学年刊。 刚准备讲出自己的决定,耳旁突然又传来系主任廖方义的声音。 “过来之前我已经把消息告诉了马院士,算算时间人应该也快到了。” “到时候可以在详细研究讨论。” 哥德巴赫猜想被证明,这已经不单单是徐源自己的事情。 还关系到整个华国数学界,马智明作为数学理事会理事长,这种场合肯定是要出现给出建议的。 事情进展到这里,大家暂时也没其他好的想法,于是便决定等马智明到达后再说。 与此同时。 就在箐华学子正常上课吃饭的时候,只见几辆大巴车突然驶入进校园。 并且从方向来看,明摆着是去数学科学院的。 本来大家看到这几辆大巴车还没想太多,毕竟学校之间的交流活动并不少。 可数学系的学生,在看到大巴车停好,从车里走下来的几十位教授,顿时便瞪大了眼睛满脸惊讶。 望着这些教授的背影,忍不住讨论起来。 “院里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人,我记得院里最近没什么活动啊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