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这次项目由我们空间技术研究院,和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负责,你手里面的是魔都那边对天宫一号研发的相关资料数据。” 陈建方书房内,徐源听着对方说起空间站,目光下垂看向那份资料。 空间技术研究院和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,都属于航天科技集团。 国内航天事业的发展,始终受到海外的排外,以至于无法参与到国际空间站的搭建中。 之前嫦娥一号发射圆满成功,使得航天事业达成新的里程碑。 技术方面也趋于成熟。 在这种情况下,航天科技集团正式公开宣布。 将搭建自己的空间站。 并命名为天宫。 随着消息扩散,天宫空间站也进入全世界国家的关注中。 但大多是不看好,认为单凭一个国家的力量,根本不足以支撑空间站的建设。 毕竟国际空间站有那么多势力参与,且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时间,花费十年时间才算初步建成投入使用。 而天宫一号作为空间站的实验飞行器,能否顺利完成与飞船的空间轨道对接,也成为能否搭建空间站的最关键的一步。 只有掌握空间轨道对接技术,才算真正拥有搭建空间站的能力。 如果这次航天项目出现差池,那么极大可能会让空间站项目胎死腹中。 甚至还会成为国际上的笑料。 因此这次对于两家研究院来说,身上的压力也可以说非常大。 正当徐源想着这些时,又听陈建方说:“这些资料你先看看吧,感觉有问题的地方就提出来。”对徐源称得上无条件信任。 今天明明是过来给准岳母岳父拜年,结果却被陈建方拽进了书房。 依旧摆脱不了工作的命运。 不过话说到这里,徐源自然也不好拒绝。 于是便在旁边椅子上坐下,沉下心翻看起这份关于天宫一号的设计方案。 最初提出验证空间轨道对接时,此实验舱还被称作目标飞行器。 随着空间站项目正式立项确定,这才将之命名为天宫一号。 接下来的时间,伴随资料中内容进入徐源视线,他对天宫一号的认识越发清晰。 根据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的设计,天宫一号其结构包括资源舱和实验舱两部分,能够为航天员提供约十五立方米的活动空间。 实验舱包括密封舱和非密封后锥段。 资源舱是柱状的非密封舱,装备有推进系统和太阳电池翼等设备。 为太空飞行提供动力和能源,并控制飞行姿态。 在设计上都很合理。 而其中被称作航天飞行器心脏的太阳能电池板,更是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成果。 半刚性电池基板玻璃纤维网格。 可以大幅度降低电池帆板自身重量,并有效提高电池发电量。 大致把相关资料看完后,他这才又站起身,开口对陈建方说:“这份航天飞行器资料很合理,我没有在里面发现什么问题。”并没有针对魔都那边对天宫一号的设计提出自己的质疑。 先前他尽管参与了嫦娥一号项目,并提出更适合的调相轨道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