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至于国内自然是直接开启了全民欢呼,网友们纷纷转发在评论区留言,庆祝国内数学界终于打破纪录拿到菲尔兹奖章。 尤其如今已经突破五千万用户的微博,能看到很多高校官方账号团建。 向徐源送去祝贺。 甚至国内一些中小学校,也专门开设一节课程,学习徐源的数学历程。 “科大发来贺电,恭喜徐教授获得菲尔兹奖。” “金陵大学发来贺电!” “这么多数学先辈们没看到的遗憾,今天总算是真正实现了,真的很感激徐教授凭借自身的实力,为国内数学界彻底圆梦。” “实至名归。” “我早就说徐教授拿奖肯定没问题,现在看到了吧。” “先前谁说徐神拿不到菲尔兹的,现在打脸了吧,只能说你永远可以相信徐神。” “这么看突然觉得数学年刊也就那样啊,发布的预测名单就一个对的。” “敢情徐教授是在做实验,怪不得缺席了本届数学家大会。” “燕京大学大二本科生前来报道,前几个月经常能看到徐教授在材料科学工程院,真不知道徐教授还有多少擅长的学科领域。”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。 霍尔特对菲尔兹奖的结果自然一直在关注,看到徐源还是拿到了菲尔兹奖后,他的脸色也显得颇为阴沉。 没想到国际数学联盟这么欣赏徐源,竟真创造了菲尔兹奖的最新纪录。 尤其随后浏览到网上的舆论,忽然有一种数学年刊顶刊的位置正在摇摇欲坠,仿佛随时都有可能被数学学报取代。 “他不愧是数学界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天才,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他的崛起。” “年仅二十五岁的菲尔兹奖获得者,这是多么令人仰慕的头衔啊!” “今天过后不知道又会有多少青年数学家成为他的粉丝。” “可以预见未来数学学报会快速成长,顶替数学界四大数学顶刊的位置。” 办公室内霍尔特摇摇头不断叹息,对数学年刊的前景前所未有的不看好。 或许现在数学学报距离数学年刊还有差距,但这只是一时的。 对于年轻一代的数学人来说,徐源的存在毫无疑问会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,尤其是这次以二十五岁的年纪获得菲尔兹奖后。 如此等这些年轻的数学人成长站稳脚跟,恐怕大概率会选择数学学报投稿。 到那个时候,数学学报便是最权威的数学期刊。 以前他作为数学年刊主编有着自己骄傲,但现在早已认清了现实。 念头停留在这里,他脑海中更是不由自主浮现出首次看到徐源论文的那天画面。 谁能想到当初首次投稿数学年刊的学生,短短几年会成长到这种程度。 只能说天才就是天才,注定是常人难以理解。 而就在他想着这些时,办公室内另一张桌子旁坐着的助理,却突然接过话茬开口说道: “霍尔特先生。” “或许局面还不是那么糟糕,从我得到的消息对方似乎已经把精力从数学转移。” “选择了在航空航天领域深耕。” “恐怕今后都看不到他再有数学学术成果了,这段时间没有一篇新论文也能说明。” 听完助理的这番话,霍尔特也只觉得眼前一亮,突然回想起来徐源发表感言时还穿着实验服。 从徐源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到现在,没有发表过一篇数学论文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