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月底徐源返回燕京时,金陵大学教授刘文森,特意赶了过来相送。 “徐院士。” “我都还没来得及感谢,没想到你这就要离开了。” 车旁边刘文森看向徐源有些遗憾,这次虽是作为徐源的助手参与实验,却不得不说让他收获良多。 本来他还想找机会向徐源表达谢意,但现在显然是来不及了。 徐源在和别人共同进行项目研究时,从来不会选择故意藏私。 毕竟他也非常希望,能看到国内涌现出,更多更优秀的科学家。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技术的快速进展。 单靠他个人的实力,哪怕天赋再强总是有限的。 各行各业有这么多研究领域,他肯定不可能面面俱到全部擅长。 就拿汇聚世界顶尖技术的光刻机,交给他自己的话绝对是不可能完成的项目。 因此听到刘文森的话,他脸上浮现出笑容,随即开口回应起来。 “刘教授你这是说的哪里话,真要说感谢,还是我应该感谢你愿意给我当助手,否则氮化镓衬底材料的技术问题可没这么快解决。” 他这话可没有说错,借助刘文森在氮化镓材料领域中的丰富经验。 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。 减少很多试错成本。 要不然真花费两个月的时间,都不见得能够彻底解决那两项问题。 刘文森听到徐源的话顿时有些受宠若惊,连忙摆手很是谦虚回答:“我对自己的水平是有自知之明的,如果不是有徐院士你在,哪怕到年底恐怕都没有办法攻克这两项技术。”丝毫没有往自己身上揽功。 徐源对此倒没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多说,笑呵呵接过话茬道: “总之以后少不了见面的机会,到时候我可还要向刘教授你请教呢。” “所以千万不要这么客气。” “那我可要期待上了。”刘文森顺着话往下说。 接着他又突然想起什么,话音才刚刚落下,又急忙补充了句。 “对了,还有一件事。” “老张今天没办法过来,说让我替他送送你。” 徐源闻言丝毫不感觉意外,如今张光意肯定心思全在氮化镓雷达上,自然不可能丢下团队其他人,跑到这里来送他。 于是他立刻笑着回应道: “看来用不了多久,就能看到咱们的国产氮化镓雷达服役了。” “肯定没有问题。”刘文森闻言笑着点点头。 就这样两人又攀谈了几句,刘文森便主动沉默下来结束交流。 不影响徐源的出发时间。 对此徐源自然也不再耽搁,随即坐进了车里。 离开第十四研究所。 …… 时间进入到五月份,尽管距离实验舱发射,还有着长达一周的时间。 但网上的相关话题,已经占据了很高热度。 甚至以意想不到的情况冲上热搜。 如今还没发射完成空间站的最后一环,便掀起了这么高的热度。 更不要说发射当天的情况。 不过实际上更重要的原因,是随着空间站建成,顺利完成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规划。 随之而来的便是载人登月。 这自然让大家期待。 对于国人来说,飞天登月已经是千年的梦想,其中的浪漫是海外所不懂的。 甚至丝毫不夸张的讲,大家对登月的期待,远远高于空间站。 在大多数人看来,所谓的探月卫星月球车,以及空间站工程,全部都是为实现登月所服务。 眼下距离空间站全面建成,就只差最后梦天实验舱的对接。 且在天宫空间站项目上,没有出现过一次发射任务上的问题。 也就是说空间站建成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 在这种情况下,大家对空间站的关注,自然也就变得少了很多。 转而期待载人登月何时实现? 伴随相关热度在网上扩散,很多网友甚至跑到了徐源的账号下面。 希望徐源能给出时间预测,也好能够满足一下大家的期待。 要知道对于徐源所说的话,大家可都非常相信。 毕竟先前徐源在开讲啦栏目上,所讲的何时建成天宫空间站,以及什么时候完成霍奇猜想证明,最终都准确无误变成了现实。 以至于到后面,选择给徐源留言的人越来越多。 且中心思想基本只有一个。 “等待了这几年时间,咱们的空间站终于成功了,所以载人登月什么时候能够实现?” “谁能想到,我们真的凭借自己的实力,成功搭建出了世界上第二个空间站,这应该是海外方面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事吧。” “真令人期待啊!” “只能说从我们宣布要搞空间站的时候,今天所发生的事情就已经注定了。” “请问什么时候宣布载人登月计划?” “我只相信徐院士说的话,这个时间我想应该不会太久吧?” “证明霍奇猜想让我们等了两年,见证国产空间站的建成又等了几年,那么载人登月又需要等待多长时间?” “海外懂个锤子载人登月,这是独属我们的浪漫。” “说句比较煞风景的话,目前我们距离实现载人登月还差不少,必须要研发出新一代火箭和载人飞船,以及非常重要的月面着陆器,恐怕需要等待的时间要比建成空间站更长。” “我倒认为这天的到来不会太久,别忘了我们正是创造出一项项航天奇迹,才终于有了今天的航天成就。” “只要有徐院士在,我认为一切都有可能。” …… 徐源平时并不会登录自己的账号,所以也不知道有那么多网友给自己留言评论。 除非有人主动提醒他。 所以对他而言,眼下主要关注的事情,依旧是万众瞩目的空间站。 像载人登月这么远的工程,并没有现在就去深想。 转眼几天过去。 梦天实验舱,也终于来到了发射时间。 2016年5月17日,周二。 今天对于国内航天发展历史来说,绝对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。 下午三点钟左右,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,搭载的梦天实验舱已经矗立在发射架上。 发射中心和燕京飞控中心,同步指挥此次任务。 徐源并没有亲临发射现场,而是和陈建方以及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的何鲁平,坐镇燕京飞控中心。 和发射中心那边同步进行指挥,确保本次发射对接的圆满成功。 毕竟前几次发射都非常顺利,外界也都认为世界上有了第二个在轨运行的空间站。 这对于航天发展来说,无疑是件好事。 可要是在这种情况下,梦天实验舱的发射出现什么问题变故,那后果绝对没法轻易承担。 对于负责此项目的空间技术研究院,以及魔都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系统来说,心里面所承担的压力要比之前更大。 “看到这次发射有你在现场,说实话我心里可就安心的多了。” 徐源和陈建方刚走进飞控中心指挥大厅,看到何鲁平院士还没来得及打招呼,便听见对方脸上堆着笑容突然开口说道。 甚至连旁边的陈建方对这句话也很是认同,当即笑着点了点头。 “谁说不是呢。” 面对两位长辈的话,徐源心里面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。 想着这难道敢情是拿自己当吉祥物了。 当然说归这么说,对于两人的心里想法,他还是明白些的。 这次发射大家都承担着这么大压力,有他在遇到某些突发状况,确实能更好更迅速的排除故障解决。 起码在空间轨道自主交会对接上,他还是比较有话语权的。 不过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,基本低到已经能够忽略不计。 毕竟眼下他们可不是首次进行交会对接,对这项技术的掌握已然非常成熟。 因此念头停留在这里,他接着还是打了声招呼。 “何院士好。” 尽管如今他们都是院士的身份,但抛开这点,对方更是他的长辈。 而接下来的时间,徐源则遇到不少熟人,微笑着和他们打了声招呼。 期间陈建方也很是热情,全程脸上表情都堆着的灿烂笑容,丝毫没有掩饰内的喜悦和欣慰。 没办法。 谁让他在当院工程院院士后,自家女婿又成为了两院院士。 搁谁身上谁会不高兴。 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此感到羡慕。 尤其那些家里有闺女,并且已经结婚的,怎么看怎么觉得自己女婿不行。 这时徐源和陈建方他们的目光,也投向了前方大屏幕中显示的火箭画面,用不了多长时间,这枚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就会升空,将空间站的最后一个实验舱,送入预定轨道完成对接。 彻底组成空间站连接体。 陈建方不是一个能闲下来的人,下秒扭头看向何鲁平随口问道: “怎么样老何,这次发射你们有信心吗?” 何鲁平闻言扭过头来,先是瞥了陈建方一眼,然后斩钉截铁的回答。 “当然。” “梦天实验舱,可是我们院的最新杰作,并且很多重要组件还有其他部门的协助。” “作为空间站的其中一环,绝对能保证系统性能。” 言语中充满着自信,显然对梦天实验舱的对接,可以说是胸有成竹。 但话音刚落,他又想到什么连忙补充: “还有在很多外形和热控系统设计上,徐源也给了我们很大帮助。” “我只是做出了一小部分的贡献。”徐源听到何鲁平的话下意识附和道。 他的确在外形和热控系统上给出了意见,甚至还包括空间站的其他核心舱实验舱。 不过梦天实验舱作为航天员工作的地方,和其他舱存在着较大不同。 除了没有睡眠区和卫生区,最具有标志性的,便是左右两边各一排柜子,正是实验舱里的科学实验机柜。 包括超冷原子物理实验柜。 高精度时频实验柜、高温材料科学实验柜、流体物理实验柜等。 未来航天员或载荷专家,会在这里开展一系列科学实验。 整个实验舱的研制过程中,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参与了相关组件的研发,陈建方当然清楚其中实力,刚才也就是故意那么一问。 也就在他们讨论时,伴随时间一分一秒流逝,距离火箭的预定发射时间越来越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