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当指令员的播报声响起,整个指挥调度大厅内的氛围也瞬间紧张起来。 “距离发射还有一分钟。” 而值得一提的是,作为天宫空间站最后一环,此次发射过程也进行了全程直播。 尽管网友们更期待载人登月,但到了这个时候,心情都还是比较激动的。 在网站平台专门的话题讨论区中,以及直播间纷纷发送评论弹幕,搁心里默念这一分钟倒计时。 “见证历史。” “一飞冲天,一帆风顺。” “激动。” “天宫空间站发来贺电,正在等待新成员加入。” “啥时候能上月球啊。” “能不能把我的愿望带上去,以后上课没有早八。” “起飞。” …… 很快随着指挥调度大厅指令员念完倒计时,正式下达点火指令。 能看到画面中的火箭,在成功点火后,开始向着天空飞去。 持续加速下,犹如一柄钢枪直插云霄。 并成功实现零窗口发射。 因为要执行空间站交会对接任务,火箭的发射必须要实现零窗口发射。 也就是发射时间精度,要控制在一秒内。 这要求火箭各系统在点火前提前做好准备,等待点火发射。 徐源对实现零窗口发射并不意外,毕竟早在进行首次自主交会对接实验时,就已经做到了这重要一步。 但这时他却注意到,旁边的陈建方像是松了口气。 似乎刚才对发射非常担心。 而或许是看出了徐源的疑惑,陈建方并未卖关子。 没等徐源开口询问,便主动解释起来。 “我们这才采用的是液氢液氧等低温推进剂,要实现零窗口发射,需要综合权衡发射准备的,提前量和低温推进剂蒸发的消耗量间的关系。” “为此前期可是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实验,优化提高了各系统对零窗口发射的适应性。” “可以说这是开创了我们低温运载火箭,零窗口发射的先河。” 将陈建方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徐源才知道原来这里面还有那么多插曲。 只能讲在火箭推进剂这方面,不是他擅长的领域。 最终在火箭的高速飞行下,超大整流罩脱离。 约八分钟后,实验舱和火箭成功分离,并精准进入预定轨道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在整流罩上,徐源也给出了很多关键性建议。 比如超大的整流罩,提供了宽敞的空间,是为空间站舱段量身打造。 并且为了改善气动特性,整流罩设计采用了流线型特殊卡门曲线外形,可以更好的减轻空气阻力,以及载荷方面的影响。 除此之外还采用了旋转式分离方案,确保超大整流罩能够安全分离。 作为自己擅长的领域,这些对于徐源来说,根本算不上多大的任务量。 与此同时大厅内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,庆祝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。 至于接下来的时间,实验舱将在轨道上继续飞行。 经过几次变轨后,靠近空间站组合体,并完成最终的对接任务。 因为这个时间要在第二天进行,接下来相对精神上不会向先前那么紧绷。 至于网友们就更加不用多说,除了一些决定通宵关注的人外,大部分纷纷表示等明天再过来。 …… 顺利完成火箭发射任务,接下来最重要的,也就只剩下实验舱和空间站组合体的对接,这使得徐源的重要性成功凸显出来。 毕竟当初正是徐源参与,才顺利攻克了搭建空间站最重要的交会对接任务。 如今再次执行此任务,就算对接过程中出问题,徐源也能及时解决。 不过实际上他依旧保持着坦然,并未觉得自己身上会有什么压力。 除是对自身实力的信任外,更相信他攻克出的技术不会出现问题。 要知道经过这么多次成功对接之后,相关的技术也更加成熟。 很快来到翌日凌晨。 徐源等相关工作指挥人员,都聚集在飞控中心指挥调度大厅内。 通过最新的地面测控通信系统,指挥实验舱接近空间站并进行自主交会对接。 与此同时指挥调度大厅内,也频繁响起播报声。 “梦天实验舱变轨完成。” …… “实验舱与天宫成功建立稳定空空链路。” …… “开始自主导航。” 不知过去多长时间,指挥调度大厅的屏幕上,显示的空间站下方摄像机画面。 突然。 太空中出现了一亮点。 尽管微小的需要细看才能分辨,却让观看直播的网友瞬间精神大振。 连带弹幕数量都突然多了起来。 “我看到了,那个就是梦天实验舱吧?” “要来了。” “感觉好震撼,在茫茫太空中,它们互相预见此次并完成对接。” “提前预祝本次对接圆满成功。” “大家尽管放心好了,刚才在画面里看到了徐院,这次对接绝对没问题。” “保佑我今年发大财。” 此时梦天实验舱和空间站之间在太空的距离,只剩下五公里。 但却需要几十分析激烈追逐,才能接触到空间站完成最终对接。 和当初首次进行自主交会对接实验不同,在积累了那么多的相关经验之后,这已经变成了堪称是稀松平常的一件事情。 甚至不需要工作人员怎么操作,实验舱和空间站便能自主对接。 而实际情况也确实正如徐源预料的那样,在实验舱顺利触碰到空间站时,处于实验舱尾部的发动机,于对接前最后一次点火,把实验舱成功推进天宫空间站的怀抱之中。 随即对接锁精确启动,上千个齿轮和轴承同步进行工作。 成功完成对接。 通过屏幕中的各摄像机画面,能看到各舱段在太空轨道上,组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T型,加上全部展开能各角度旋转的太阳能帆板。 目光很容易便沉浸其中,恨不得能在太空上,以近距离的视角去欣赏。 而几乎是当对接成功的播报响起,大厅内顿时响起雷鸣般的鼓掌声。 因为就在这一刻,世界上第二个在轨空间站,全面建设完成。 标志着国内的航天事业发展,圆满完成先前定下的三步走规划。 为载人登月打下夯实基础。 徐源尽管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幕,在大厅内氛围的感染之下,脸上也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灿烂笑容。 并自顾自从口中低喃出几个字。 “成功了。” 当然更为激动的,还要属关注着的广大网友们。 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停顿,对接成功和空间站全面建成等相关词条,便直接冲上了热搜榜首。 相关话题评论区中,差不多所有评论总结下来,就简单汇聚成了两个字。 激动。 让人不知不觉,情绪便被调动起来,且短时间内根本平复不了。 “好激动,咱们成功了。” “以后航天员们再上去,活动空间可大多了。” “短短几年,我们便建设成了空间站,那么载人登月还会远吗?” “之前国际空间站对我们爱答不理,以后他们可就是高攀不起了。” “不就是空间站嘛,搞得跟谁没有似的,何况咱们的还是全新出厂。” “我姐问我为什么要跪在床上看手机。” “这是属于世界航天上一项奇迹,很想知道现在海外媒体会是什么态度。” …… 像这样在航天领域取得重大成果,官方媒体的报道总是最迅速的。 差不多梦天实验舱才完成对接,华新社便发布了篇新闻报道,其标题为《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,属于世界航天的丰碑》,在很短时间内便获得大量阅读播放量。 其他官方或地方媒体,也都紧随其后,共同报道这件新的奇迹。 世界上拥有了第二个空间站,这对整个国际来说都毫无疑问称得上大新闻。 尽管海外多数都不希望这件事的发生,可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法沉默。 何况在网友们的自发宣传下,海外很多人都已经关注到了这件事。 并且为此感到高兴。 因为单从个人的视角来说,世界上多一个空间站。 人类对太空的研究也会越快,当有更多的势力能够登上月球后,或许将来随着对月球的建设改造,还能获得去月球旅游的机会。 甚至是更遥远的火星,这份诱惑力,相信是很多人都无法拒绝的。 最终在这种情况下,眼看外网上面讨论的热度也越来越大,终于有主流媒体对此事进行了报道。 路透社称天宫空间站的建立,是全世界都没有预料到的一项航天奇迹。 纽约日报表示,天宫空间站能够为华方积累更多的宝贵经验,为后续载人登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泰晤士报预测未来能再次登上月球的航天员,肯定属于华方。 很多媒体都将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成功,称作是一项震惊世界的航天奇迹。 任何人都没有想到,这居然是真的可以获得成功的工程。 实在是匪夷所思。 没有空间站,航天员就只能短期中期在轨驻留,只有空间站建成,才能积累航天员长期在轨经验,满足进行载人登月的必要条件。 不过天宫空间站的热度越高,对国际空间站成员来说打脸越狠。 尤其是瓯空局和NASA方面,只能保持起沉默。 毕竟当初天宫空间站项目刚成立,并进行首次自主交会对接实验的时候,他们直接公开进行了表态,很是自信的宣布这种实验不可能成功。 结果对接实验不但圆满成功,并且还是首次便直接攻克了相关技术。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