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梦舟载人飞船前往近月轨道,与揽月着陆器进行对接汇合的过程中,始终保持着直播的开启。 并邀请航天领域专家,对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着陆器的状况进行讲解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,徐源也收到了总台的邀请。 本来是想让他抽时间出现在直播间,亲自来为观众讲解整个飞行器的对接,和航天员们的登月过程,毕竟这可是广大观众现在最期待的事情。 不过由于徐源一直在航天发射场坐镇指挥,暂时抽不开时间返回燕京。 最终值得选择的婉拒。 由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高铎出席。 但他还是接受了航天发射场内总台记者的采访。 “徐院士您好,很感谢您能抽出时间,来回答直播间内观众的问题。” “我们大家都知道,现在咱们的航天员们,正乘坐梦舟载人飞船去和揽月着陆器汇合,完成这历史性的太空约会。” “能和我们讲讲汇合过程中的情况,以及汇合后的登月流程吗?” 航天发射场指挥控制大厅门外,徐源面对总台记者的采访,脸上堆着和煦笑容丝毫看不出架子。 将记者的话悉数听进耳中,用不着在脑海里组织语言便立刻回答道: “好的。” “目前梦舟载人飞船始终保持在预定轨道上,我们的航天员状态也都很好。” “接下来梦舟载人飞船将会经过几次变轨,直至顺利到达近月轨道,和等待的揽月着陆器完成交会对接。” “按照我们预定的时间,这个过程将会在29日上午进行。” “并计划与当天晚上,择机降落在月球上的吕姆克山脉地区。” 随着徐源在直播间镜头下回答完这个问题,此刻正观看直播的观众,则是瞬间变得无比激动兴奋起来。 除了是终于能够看到徐源,以及徐源带来的安全感之外。 更重要的一点,是具体的登月时间。 几乎是在话音落下的瞬间,直播间内弹幕刷新的速度立刻提升了数倍。 如果不暂停的话,肉眼甚至都看不清弹幕的内容。 “看到徐院士,我突然一点都不担心了,咱们肯定能够圆满完成此次登月。” “本来刷到星舰解体爆炸的视频,我还很忐忑,害怕咱们的登月会出问题,还好听完徐院士的话,算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。” “只能说相信徐院士就完事了。” “要不是咱们有徐院士,那能今天就登月,所以根本不需要担心。” “徐院士都这么自信,那肯定稳了。” “咱们的航天员乘坐梦舟飞船,跨越茫茫太空,去和等待近月轨道上的揽月汇合,这简直就是独属于航天领域的浪漫。” “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另外一个重点吗,29号可刚好是中秋节。” “我的天啊,选择在中秋节登月,这绝对是我们过的最特殊的一次中秋节。” “很难不怀疑,这是航天科研人员故意的。” “那到时候用天文望远镜,能在月球上看到咱们的航天员吗?” …… 是的。 按照原定的规划,梦舟载人飞船在经过几次变轨到达近月轨道后,和揽月着陆器进行对接的当天,正是对国人有着特殊意义的中秋佳节。 能刚好在中秋节晚上登上月球,确实能称得上是属于国人的浪漫。 当大家晚上在吃月饼的时候,突然想到在三十八万千米外的月球上,航天员正在上面行走探测。 这绝对是送给所有的,称的上最特殊的礼物。 徐源此时虽然没有看直播间内的弹幕,但基本也能想到大家的心情。 因为这种浪漫是海外所不理解的。 尽管国内航天掌握的技术,在航天飞行器变轨上已经非常成熟。 完全能自主完成操作。 不过徐源出于身上肩负的职责,接下来的几天还是要时刻在控制指挥大厅坐镇,如此一旦有什么突发性的状况,才好能及时和燕京飞控那边对接联系,用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。 所以在简单回答了眼前这位记者的几个提问后,徐源便拜了拜手返回大厅。 但经过徐源这么一说,大家对几天后的中秋节也变得强烈期待。 甚至中秋登月的词条,也瞬间冲上了各大网站平台热搜榜首,话题浏览量在很短时间内便轻松破亿。 尤其还提升了一波天文望远镜的销量。 就这样。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,让人激动期待的中秋节,终于如约到来。 —— 今天无论学生还是上班族,都早早回到家里,准备观看晚上的登月。 哪怕是一些还在路上赶行程的人,早早就把手机掏了出来打开直播,可谓是连一分钟画面都不愿意错过。 2023年9月29日。 周五。 航天发射场指挥控制大厅内,徐源钟国涛等人,全都严阵以待。 梦舟载人飞船经过几次变化,现在已经成功到达近月轨道。 并处于揽月着陆器后下方几十千米处。 此时指挥控制大厅屏幕上,正显示着揽月着陆器下方的摄像画面。 突然。 太空中出现了一个亮点。 尽管它微小的需要细看才能分辨,却独自反耀着太阳的光亮。 座位上的工程人员立刻激动了起来,其中钟国涛更是忍不住喊了一句。 “那是我们的梦舟载人飞船。” 到了这个时候,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着陆器,在太空上就只剩下五公里的距离。 只需要几十分钟,便能正式完成对接。 要知道航天器的空间轨道对接技术,在国内没有着手建设天宫空间站之前,便已经将这项技术掌握,且首次执行对接试验的时候,就确定了圆满成功,当时还在国际上引起巨大轰动。 谁都没有想到,一个从没有过交会对接经验的,新发展起来的航天国家团队。 居然能够在首次试验的时候,便顺利完成。 且还只使用了极短的时间。 而国内也正是凭借这项先进技术,成功在几年时间内完成了天宫空间站的搭建。 到如今这项技术早已非常熟悉,拥有着丰富经验。 甚至在航天器不断执行交会对接任务时,航天研究院还对技术进行了优化升级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