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我们的托卡马克装置,是经过了几代升级,才能有今天的性能表现。” “真的必须要拆掉吗?” “另外又如何保证,新建造的托卡马克装置,性能表现更加优秀。” 徐源看向对方,将所提出的问题悉数听进耳中。 随即未有停顿,便开口回答道: “现在这座托卡马克装置因为超导材料问题,体积太过于臃肿,且存在着很多无法解决问题,必须重新搭建从根源突破瓶颈。” “而全新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,则会使用常温超导材料来建造。” 要是说徐源前半段话中规中矩,那么最后一句话语中所放出的信息,则完全能称得上是王炸了。 几乎就像是当头棒喝,让现场所有人都感到懵逼。 哪怕回过神来后,也依旧是不敢相信。 以至于报告厅内,很快响起一阵骚乱,能听到很多自我怀疑的低喃声。 “刚才徐院说什么,常温超导材料?” “我没听错吧?” “确实是常温超导材料,徐院说要用常温超导材料建造新的托卡马克装置。” “我的天啊,什么时候攻克的常温超导材料?” 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常温超导材料,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啊?” “简直太难以置信了。” “既然是徐院亲口说的,那应该不会假吧。” …… 本来还对拆掉托卡马克装置遗憾的人,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立马变了态度。 甚至巴不得现在就拆。 毕竟谁都知道常温超导材料的价值,真用于托卡马克装置的建造,体积会大幅度减少不说,性能表现更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或许就能迈入新的技术层次,直接实现核聚变。 和这种难以估量的结果相比,拆掉一座托卡马克装置根本不算什么。 念头停留在这里,很多人再也按耐不住,当即主动和徐源交谈起来。 “徐院。” “我们真的能够使用常温超导材料,去建造一座新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?” “当然。”徐源笑着点点头。 他把大家的神情变化悉数看在眼里,对众人的这种表现非常满意。 同时这也完全在他预料之中。 谁让那是被无数材料学者专家,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材料。 而就在徐源准备接过话茬,继续开口回应时,只听旁边的李国建突然插口道: “你们还不知道,我们的国产常温超导材料,正是由徐院士带领团队成功研发,只不过暂时没有对外公布处于保密状态,这次来我们的人造太阳项目负责可控核聚变的研发,也正是因为常温超导材料的原因。” 现场所有人中,李国建是知道内幕的,清楚徐源刚攻克了常温超导材料。 刚开始听到徐源要重新建造托卡马克装置,他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。 但随即便明白了徐源的意思。 毕竟他们已经在材料上有了重大突破,肯定是全面升级最为正确,不用再去纠结那几分钟的新纪录。 或许人群中还有对此事存在疑问人,但在听完李国建的话后,便彻底相信国内已经掌握了传说中的常温超导材料。 今天的会议进行到这里,剩下的事情也基本不需要再讨论。 反正接下来工作的重心,便是拆除现有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。 然后再重新建造。 最终当时间来到上午十一点,这场会议也在大家的激动兴奋中结束。 毫无疑问。 因为常温超导材料的出现,彻底调动出了研究人员的动力和积极性。 相当于是被打了剂强心针。 对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更加看好。 这种氛围对于后续新装置的建造,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。 至于徐源和李国建两人,则主动落在了后面。 其中李国建嘴唇轻微蠕动之下,像是有了新的担忧的地方,酝酿十多秒之后,这才算主动开口询问。 “还有一件事徐院。” “如果要重新搭建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话,不知道常温超导材料能否满足供应?” 和简单的实验测试不同,要建造托卡马克装置,所需的常温超导材料肯定是很大量的,而现在生产常温超导材料却不容易。 如果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,那么有可能,在很长时间内新的装置都会没法建成。 影响之后的试验进度。 毕竟现在用于生产常温超导材料的基地,还没有开始正式建设。 常温超导材料的产量只能依靠实验室。 好在徐源之前也想过这个问题,闻言没过多思考便给予回答。 “眼下常温超导材料的供应可能会有问题,但这个时间不会持续太久,后续会由国内的实验室来合成,优秀满足我们建造托卡马克装置需要。” “等后面国内的大型材料生产基地完工投入使用,就更加不用担心材料问题。” “现阶段先完成目前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的拆除工作就行。” 除了使用常温超导材料来建造装置外,在托卡马克的一些设计上,他也想进一步优化,争取届时首次点火便能给大家带来惊喜。 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