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高跟鞋是邪祟。 是异类。 是万恶之源。 是虚空之罪恶。 是让人走路都走不稳的诡异! 只是姜姑娘没想到。 自己有一天,也会穿着这么个玩意,在迎宾馆的红地毯上走一走。 跟特么踩高跷一样。 明明穿的都是裤子了,怎么那位金刚芭比还是给她搭配了一双米色高跟鞋? “啊呀。” “明玉姐,等我一下啊。” 姜姑娘提着个小包,双臂勉强的保持住身体平衡。 然后一步一个小心的往前走。 前面的李熟女。 听到了姜姑娘的召唤以后,回过头,一脸玩味的笑了笑。 然后踩着高跟,脚步轻盈如飞的走了过来。 柔柔的挽住了某人的胳膊。 “某人刚刚不是还很逞能么?” “小小的高跟鞋是吧?” 听到李熟女的调侃。 姜姑娘老脸一红。 “哎哟明玉姐。” “别闹了,扶着我点,我脚有点酸。” 听到这话。 李明玉低头一看。 摇了摇头。 “小姜宁。” “你以前真的没穿过高跟鞋吗?” “穿个嘚啊。”姜姑娘一脸幽怨道: “就算裙子我也没穿过几次。” “更别提这玩意了!” 闻言。 李明玉哑然失笑,捂了捂嘴。 “要不这样。” “等进去以后,你就先坐那。” “我去给你弄个平底鞋过来。” 好好好。 此刻的李明玉在姜姑娘的眼中,几乎和天使没什么区别了。 要不是周围人多。 真想上去好好的‘啵’一口。 随后。 李明玉就搀扶着姜姑娘,慢慢的在那条长长的红毯上走着。 “哎对,脚步小一点。” “后脚跟着地。” “保持重心稳当。” 没一会。 当两人来到阶梯位置时,姜姑娘基本已经可以不用像老奶奶一样,搀扶走路了。 “我敢打赌。” “这鞋发明出来就是为了限制娘们走路的…” 姜宁小声的埋汰着。 然后把目光瞥向面前一对正在和李熟女打招呼的男女身上。 男的三十岁左右,方形脸,西装革履,看起来就是一个成功男子的模样。 旁边挽着的女的,珠光宝气,贵气十足。 但看脸上的皮肤以及笑起来的鱼尾纹。 估摸着没有五十也有四十五。 寒暄片刻。 等着这对男女走开。 李熟女才不露声色的介绍道。 “刚刚那女的叫李蓉,是谷城电子的老板。” “手下好几条生产线,专门给几大手机厂商做一种特殊的零件。” “产值规模好几千万。” “噢。”姜姑娘对这行还不是太了解,只能煞有其事的点了点头,然后想到了什么。 疑惑的问了一句。 “那旁边那个是他儿子?” 闻言。 李明玉没忍住,捂着嘴笑道: “别瞎说。” “人家夫妻俩。” 哈? 姜姑娘小嘴巴张了张。 结果被李明玉用手给推了回去。 “别大惊小怪的。” “以后见多了伱就知道了。” …… 事实证明。 姜姑娘的确有点少见过怪了。 特别当她和李明玉进入外厅以后。 看着晚会外的现场。 那一个个老少搭,少老配。 甚至还看到一个孔武有力的女壮士,身旁依偎着一个比姜宁还瘦弱的小男生。 真是大开眼界。 当然。 更多的伴侣则是像姜姑娘这样年轻貌美的小姑娘。 没错。 上身白色貂绒长袖,下身白色阔腿裤,头上一顶白色英伦帽,黑发自然落肩的姜姑娘。 被当成了李明玉的伴侣。 凡是上来说话的,对姜姑娘的开口的第一句永远都是。 “李总,这位是你朋友吗?真漂亮…” 然后李明玉也不拆穿。 笑盈盈的挽着姜姑娘的手。 简单几句回应。 等人走了以后,就悄咪咪的问了一句。 “小姜宁。” “生气吗?” 啊? 姜姑娘正好奇的观察四周。 注意力被那些形形色色的男女吸引着。 听到这话以后。 回头疑惑的瞥了一眼。 “气什么?” “不介绍你的身份啊。” “我有啥身份?” 姜姑娘一脸无所谓的转过脸,继续好奇的观察四周。 “江州鸡王啊。” “……” 看着姜姑娘翻着白眼,李熟女乐得嘴角都上扬了起来。 然后小小的出声道。 “九点钟方向,10米开外,4男2女的那个团体看到了吗?” “嗯?”姜姑娘瞥了一眼,发现那边几个人的年纪都不大,疑惑的问了一句。 “怎么了。” … “润州来的,也是搞餐饮的。” “你猜猜他们会不会谈到你。” … “不至于吧。” 听出了姜姑娘有点不信的态度,李明玉拉着她的手,就往前走去。 走了几步。 在靠近的时候,就听到了其中一个高个子男子正在发表着意见。 “‘食宁记’的这手强买强卖玩的是真厉害。” “听说骆老板本来都处理好了债务的事情。” “结果被‘食宁记’派过去的两个黄毛丫头给完全打乱了。” “要我说,这‘食宁记’后面肯定有高人指导。” “不然哪能套路玩这么深。” 高个子男子的言语很明显引起了旁边人的共鸣。 矮一点的大胡子男子也附和了一句,道: “是啊,我也听说了…” “说这位‘食宁记’的老板,在几个月就开始布局了。” “几个月前?”这话顿时引起了旁边一个女伴惊呼。 一脸震惊道: “天呐。” “这‘食宁记’的老板心思这么深?居然几个月时间来坑人。” “可惜骆老板没来,不然……” …… 等着姜姑娘和李熟女走到休息区的时候。 后者那莫名的笑意,看得姜姑娘是一脸无奈。 “哥们在他们这些人的心目中就是这样的形象吗?” “不然呢?”李明玉笑的有点揶揄,然后对着旁边站着的服务生招了招手。 “两杯果汁,谢谢。” 等着服务生把果汁拿过来后。 李明玉小小的抿了一口。 “其实这个事情在很多人看来,也就是一件茶余饭后的谈资。” “特别是在这种老板和老板照面的地方。” “这种谈资是很容易打开朋友圈的一种方式。” “而且是在当事人不在的情况下。” 对此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