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老柳头笑,“放心咧,你大甚会儿做过亏本买卖?人家那些知青,你以为是普通人? 和他们搞好关系,保管以后吃不了亏,上不了当!” 老柳头呵呵一笑,“青青啊,你不是想去当代课老师吗? 看着,等咱把知青接回去了,你想当代课老师的事...准成!” 柳青青好奇,“爸,庄子里那么多人,都想去当代课老师。 可别人要么是去找大队干部搞关系。 条件好一点的,人家提着好烟好酒,去找公社里的亲戚...你去和知青混个面熟,有甚用?” 老柳头摇头,“我的憨女子哟!伱就放心吧,我瞅好的事儿...错不了!哈哈哈,你大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...” 柳青青捂着耳朵笑,“是是是!我爸吃过的盐,比我吃过的小米都多!我爸平常都不吃饭的,天天都抱着盐巴坨坨啃...” 老柳头一瞪眼,“瞎说甚咧?!啃盐巴疙瘩...那我不就成了生产队里的毛驴了么!!” 听自家姐姐和老爹说的好玩。 坐在车架子里的小六,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,“爸,你可不敢变成老毛驴,要不然,我不就成了那小...嘿嘿嘿!” 父女三个说说笑笑,一路往脂米县城走。 这次生产队指派老柳头,负责去县城接送前来插队的知青。 生产队每天补贴5毛钱的“出差费”给他。 虽说一天有5毛钱的补贴,这可比留在生产队里出工,要挣的多了不少。 但三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们,却没人愿意去。 只因为天寒地冻的,路途也不近。 再加上这个时期的火车、客车,都不准点。 有些时候,因为遇到一些突发的自然灾害的话,火车客车晚点2、3天的情况都有。 如果真是那样的话。 那么去接知青的人,势必就只能在县城里干巴巴的等。 天气冷,人受罪不说。 又得住店,还得在饭馆里去吃饭。 这样一来,生产队补贴的那5毛钱,哪够啊? 所以惯会精打细算的三十里铺社员们,真还没人乐意去县汽车站接知青。 也就一向以精明著称的老柳头,这次不知犯了什么糊涂? 别人都不愿干。 他倒好,偏偏抢着去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