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它并不按照道理来。 当老闵和张海丽、陈美华来到大队部办公室,打开存放着历年账本的那两個大柜子之后。 3人顿时傻了眼: 这...这工程之浩大,恐怕不亚于当年始皇帝组织人手,到陕北来修秦长城吧? 只见那2个一人多高的木柜子里面,密密麻麻的堆砌着各式各样的账本。 其中有不少账本,明显已经开始发黄。 抽出一本打开看看,稍不注意,那上面的黄纸就变成了碎片片... 账本实在是太多、太乱、太杂了! 这2个木柜子里。 存放着三十里铺生产队,从刚刚解放那阵儿,直到现在的账本全部在列。 自50年陕北开始搞土改、到52年成立的农业合作初级社。 那个时候,社员们可以自由组合成“互助组”。 有力的出力,家里有大牲畜的出大牲畜,几户人家相互帮着种地。 最后按照出股多少的比例,分配劳动所得 农业合作初级社的账本,赫然在目。 再到中级社,到后来的高级社...也就是人民公社阶段。 再到困难时期,再到现在,总之...三十里铺生产队,历年的账本一年不落,一天不少。 全在这里放着。 其中有不少条子,因为那个时候用的墨汁不太好,已经严重褪色,让人辨认起来相当吃力。 还有一些账本,因为当初使用的纸张质量实在是低劣。 上面的数字,早就变成了一滩鬼画符... 有的账本是用繁体字写的,有的账本是用的后来的简化字写的。 看的人头皮发炸。 而且老闵和张海丽,以及陈美华面临的困难,还远远不止这些。 因为账本持续的时间实在是太长,其中有不少收条借条的当事人,已经去世多年。 估计他们这个时候早就再世为人,说不定都会打酱油了... 像这种情况,又上哪找人核实条子的真实性去? 纯粹没法弄嘛! “咋办呢老闵?要不要我去问一下叶小川,该怎么办?” 张海丽家里以前是办企业的。 只是后来公私合营之后...渐渐的,就没有以后了。 但受到家风的熏陶和传承,她本身也是一个算账高手。 如今面对这写繁浩纷乱的账本,张海丽只觉得一阵阵的头皮发麻! 听张海丽说,准备把叶小川叫过来,大家伙一起想想办法。 老闵摇摇头,“不用了,我看叶小川同志,他很明显不想来当仓库保管员,正因为这事生气着呢!” “干吧,凡事就怕认真。” 此时的老闵倒是显的很沉稳,“有啥好说的?一天算不完,两天,两天算不完,我算它10天半个月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