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脂米那边的黄土塬,更平缓一些,黄土之中很少有多少石块。 而这里的悬崖更陡峭,沟壑也更深,不少悬崖峭壁,都是由那些风化了的碎石组成。 看上去非常的危险。 整个大地呈现出一种黑褐色。 据说是因为这边的黄土地里面,侏罗纪的煤矸石含量多,以至于这里的沟沟坎坎,颜色都更深一些。 站在高岗往下望。 整条野驴沟呈现出歪歪扭扭的走向,沟壑两边有无数分叉。 看上去像个“非”字型。 目光所及的野驴沟的沟底,中间似乎有一条小溪流。 只是两岸的芦苇,实在是长得太过茂密了。 大家也只能根据芦苇的走向,猜测那里应该有一条小溪,而见不到它的真面目。 野生动物喜欢逐水而居。 看来,这野驴沟里有野驴出现,倒也应该合乎情理。 “到时候,我们把人手分成几个小组,大家伙先沿着支岔,从塬上往支岔底部走。” 老柳头拿着鞭子。 指着野驴沟里的那些无数条分岔,然后给大家伙儿详细讲解了一下,这次围猎野驴的大致行动方案:“等各小组走到支岔尽头。 然后才折返回来,这次得走沟底,一路朝着野驴沟主沟这边,慢慢的搜寻猎物...大家听懂了没?” 众人异口同声,回了句明白。 按照老柳头的设想:野驴沟里面的分岔很多,谁也说不清楚,预想中的野驴,群到底躲在哪条沟里? 所以就只能把大家伙,尽量的多分成几个小组、尽可能的多搜索几条山沟。 在第一天的时候。 各个小组沿着山脊往里走,免得打草惊蛇。 等走到各自负责的那条山沟的尽头,各个小组可以自由决定,什么时候开始寻找野驴。 但寻找野驴,必须得沿着山沟底部,回过头来仔细搜寻。 这样一来。 如果真有野驴,藏身在某条山沟里的话。 各小组运气好,打得到就打! 实在打不到,也可以把野驴往野驴沟的主沟这边,也就是那条小河所在的地方驱赶。 假如运气好。 野驴群被赶到野驴沟的小溪边了,恰好又遇到别的狩猎,也赶了过来。 这样一来,大家伙就可以集中火力,对那些野驴进行围猎... 大家的目的明确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