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从音准上来说,竹笛的音高控制不像钢琴等乐器那样有固定的按键指示,全凭演奏者的气息和手指按孔的精准度。 在《千古一叹》里,有许多细微的滑音和装饰音,这些音的音准偏差哪怕只有一丝一毫,都会破坏整首曲子的和谐美感。 就如同在一幅精美的画卷上滴上了一滴墨水,瞬间就会让画面失色。 节奏方面,更是复杂多变。 时而如潺潺溪流,节奏舒缓而平稳,需要演奏者有极强的气息控制能力,将每一个音符均匀而稳定地吹奏出来。 时而又像奔腾的江河,节奏急促而激烈,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在笛孔上快速而准确地跳动,稍有迟缓或失误,就会导致节奏的错乱,使整首曲子的韵律被打乱。 而且,在不同节奏的转换之间,要做到自然流畅,毫无痕迹,这对演奏者的节奏感和反应能力是极大的挑战。 音色的把控也是竹笛部分的一大难点。 《千古一叹》需要演奏者根据曲子的意境,灵活地变换竹笛的音色。 在表现悠远宁静的部分,要吹出空灵、柔和的音色,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古代山林间的静谧。 而在表现激昂豪迈的部分,则要吹出清脆、响亮的音色,如同古代战场上的呐喊声。 要在一支竹笛上实现如此丰富多变的音色,不仅需要演奏者熟练掌握气息的强弱和口风的变化,还需要对曲子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。 竹笛老师是一位看起来颇为清瘦的老者,他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衫,手持竹笛,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录制区域........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,但又隐隐带着些许紧张。 竹笛在他手中仿佛是一件有生命的艺术品,散发着淡淡的光泽。 第一次录制开始了。 竹笛老师轻轻将竹笛放在唇边,吹奏出第一个音符。 那声音清脆悦耳,宛如山间的清泉潺潺流淌,一开始便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。 大家的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神情,以为接下来会是一场精彩的演奏。 然而, 随着乐曲的推进,问题逐渐显现出来。 在一段需要快速吐音的部分,竹笛老师的节奏出现了明显的偏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