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二章 猴气?人气?-《华娱1981:从西游记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幕后工作再怎么出色,最后也要依靠台前的表演呈现出来。

    “猴子!你看见了吗?”

    顾北确实没有办法,可谁让他前世看过那部最经典的《西游记》呢,谁让他知道最经典,最传神的孙悟空应该是个什么样呢。

    尽管演员每天都要戴着面具,受够了罪,但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核心人物的造型,看上去还是不够理想。

    如果表演得一塌糊涂,那么其他的所有工作全都是零。

    顾北前世倒是看过无数遍《西游记》,他脑子里有一个标准,可是要怎么表现出来,他又不是专业学表演的,实在是不得要领。

    关于这一点,杨婕也只能求助跟组的表演老师,让他们着重帮助张金莱改进表演习惯,多多掌握人物的思想感情,以及表演方法。

    甚至还不如在戏曲舞台上灵动。

    杨婕导演倒是经常在一旁提醒“猴气,注意猴气”,可惜效果还是不明显。

    剧组的拍摄工作已经临近尾声,虽然各方面的条件依旧没能得到改善,可随着各种土办法,笨办法使出来,在面对一些难题的时候,好歹也能凑合。

    那个点到底该怎么把握?

    他不会表演,难道还不会模仿?

    别忘了他是干什么的,演不出来,难道还画不出来。

    改变表演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戏曲演员都是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练出来的,积年累月的学习,习惯也早就养成了,让他们一下子转过弯来,显然不容易。

    到底应该怎么去表演孙悟空这个人物?

    可有的问题就不能慢了。

    还是要说回到猴气和人气上面。

    “重新再来一遍,注意表演方式。”

    顾北经常看到杨婕导演在拍摄之余,盯着孙悟空的脸发愁,嘴里还念念叨叨的:“这哪是美猴王,活脱一个黑猩猩!”

    好嘛!

    “你要用眼睛看,不要用肩膀!”

    顾北注意到,张金莱还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,就是把金箍棒往地下一杵,然后插腰一站,威风凛凛的。

    说到底,还是需要张金莱自己去揣摩,领悟。

    一切只能跟着感觉走。

    比如,人物造型。

    我觉得行,那就行,我觉得不行,那就重来。

    可通过这段时间的拍摄,很显然,张金莱尚未掌握核心的那个点,在表演的时候,依旧习惯性的朝着戏曲表演偏移。

    这也是因为张金莱以前在戏曲舞台上表演,距离观众远,需要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,可这种表现方法根本经不起近景和特写镜头。

    其实,顾北知道,这也怪不了张金莱,毕竟是试集,整个剧组从上到下都还在摸索阶段。

    杨婕也知道这一点,倒是不着急,慢慢来就行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