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又有人提出了问题。 “其中一派认为是嫁给了海外藩王,宝玉过生日,姊妹们抽签,探春抽到的是‘必得贵婿’,众姊妹打趣说‘我们家已有了皇妃,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’,再到后面南安太妃来访,贾府的几位姑娘,唯独安排了探春相见,都暗示了探春将要远嫁海外。” “这就对上了。” “王导,周老师,您……太客气了。” 再有,原文第五十一回“薛小妹新编怀古诗”之七“青冢怀古”,就是以王昭君出塞比附探春远嫁。 顾北的外形条件,就算是演贾宝玉也没问题啊!! 只可惜个子太高了。 周陵最后总结道:“我们综合了多位专家的意见,决定采用远嫁海外藩王这条线,朝廷战败,不得不和亲,南安太妃便认了探春为义女,嫁与藩王为妻。” 前面的线都理顺了,现在开始往更深层次研究,为什么探春又失了姻缘。 这算是比较合理的安排,但并不完美。 远嫁海外,甭管是嫁给番邦的一个王子,还是国王,即便是王妃,但能称得上是贵婿吗? 周陵顿时眼前一亮:“对啊,赵姨娘,依着她那混不吝的性子,也只有她最适合来搅局。” 周陵接着又道:“小顾这个想法非常好,咱们照着这思路往下捋,前文的一些伏笔暗线就都能对上了。” 顾北该说的都说了,眼看时间不早了,也准备回去,王福林和周陵直接将他送到了招待所门口。 “我的意思是,探春本来有个好姻缘,也确实应该嫁的贵婿,但是却没成,然后才被南安太妃认了义女,远嫁海外藩王和亲。” “总不能是因为贾府衰败,南安郡王府势力大,逼迫贾府妥协,这不合理,古时候,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强迫许了婚的女子另嫁他人啊!” 王福林说完,还暗暗觉得可惜。 两条线都有道理,但谁也说服不了谁。 最明显的就是“寿怡红群芳开夜宴”这一段,探春抽的签,先是“必得贵婿”,后面众人又打趣说“王妃”。 周陵这下也犯了难:“到底是因为什么呢??” 首先一点,海外藩王难道当真称得上贵婿? 《红楼梦》后续情节的缺失,造成的最大难点就是收束不明。 与“千红一哭,万艳同悲”并不相合。 周陵又道:“会不会是王夫人从中作梗?” “不对,不对,如果当真嫌弃探春是庶出,那邬家一开始为何会求娶一个庶女?明知探春是庶出,又为何请了管媒婆来求亲?解释不通。” “小顾,不知道你对《红楼梦》的剧本创作有没有兴趣?” 按照顾北说的合在一起重新分析,其实说的就是两回事。 再看向顾北的眼神充满了赞叹:“到底是年轻人,思维就是活跃。” 作为宝黛钗凤之外,红楼最精彩的一个人物,探春的结局,一直是红学界争论的焦点,远嫁海外是注定的,但是,必得贵婿一直存疑。 除《红楼梦》本身证据外,还有一条佐证,舒坤《批本随园诗话》中有记载:乾隆五十五、六年间,见有钞本《红楼梦》一书,书中内有皇后,外有王妃……” 这么一说,其他人的思路也被瞬间打开了。 “王导,您这是……要挖墙脚啊?您不怕杨导过来找您打架啊??” 周陵闻言,猛地站了起来,仿佛眼前层层的迷雾,突然照射进了阳光。 为什么非要拘泥于其中一种结局呢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