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说到这里,李素芬的表情也带着点儿不忍心。 吃过饭,两人各自乘车回家。 现在是什么时候,83年。 即便去年的春节晚会,顾北曾帮着领导在上面挣足了面子。 “爸,哟,三哥也在啊!” 穿过垂门的时候,顾北瞧见张家婶子正坐在门口,见他们进来,起身扭头就进屋了。 “哪能不开门,开一天是一天的钱,不开门,那不是亏了嘛!” 李素芬在旁边,顾孝武可不敢再说“闲得难受”那样的话。 关键是,雇工超过一定数量,可是有说法的。 “妈,判了吗?” “好着呢,就是咱家旁边又开了一家店,外地来的两口子,早上卖油条、炸糕,中午晚上卖臊子面。” 一开始他以为挺难的,毕竟市区里的蔬菜之前都是定点儿供应,虽说有李成儒那个同事的老爹关系在,可像卖菜这种事,人家也未必肯上心。 顾北闻言,他知道李素芬要问的是,能不能在家过年。 忙活了小半年,赚了几万块钱,跟之前服装批发生意相比,利润明显少得多。 “歇什么歇,最多给你一天的工夫,后天,我去找你,咱们下乡。” “你爸昨个跟老三喝酒喝多了,早上就没起来,我不放心回来看看。” 顾北点点头,李成儒说的很有道理。 馄饨铺子刚开的时候,李素芬还有点儿摸不清门道,等日子长了,现在比谁都积极。 哪怕杨婕之前已经铺垫的很完整了,接手的人只需要照猫画虎。 判十年已经算是轻的了。 最让人瞧不上的是,一家人都是那种“我穷我有理”的脾气,拿着别人的好心当活该。 “往后好几个月都没活,我这浑身都闲的难受。” 李成儒说的“扩大规模”是必须的。 顾北也跟着进去了。 “你想啊,台领导要是真的想把杨导给换了,肯定也不是刚有这个念头,当初杨导把领导专家的意见给堵回去的时候,就已经有这个打算了。” 李素芬也是不胜其烦。 “做啥买卖,那是给脸上贴金呢,他们家老大说是去南方,其实人一直在天津,跟着一帮混混做小偷,事发给逮进去了。” “地就那么搁着,可惜了,要是能种点儿东西出来,咱们能赚钱,乡亲们也能落点儿实惠。” 说起来现在生意越来越好,多雇两个帮工也没什么,可关键是用谁不用谁啊? 呵呵!! 这就开始有竞争了。 “大院里的邻居……没再说什么吧?” 拍得好了,自然立功受奖,一旦拍不好,瓜落儿肯定免不了。 顾北也忍不住八卦。 把行李放在门边,顾北走过去,拉开一把椅子坐下。 “刚到家啊?” 张家老大比顾北大几岁,也是李素芬看着长大的,就是从小被父母给娇惯坏了,自打回城以后,一直不着调。 顾北看着,心里也不痛快。 俩人说的是包地种菜的事。 顾北闻言也被吓了一跳,不过话说抢一顶帽子都能判死缓,小偷小摸的估计也差不多。 这词倒是没说错。 “妈,要不咱们家还是搬西城的院子吧,两进的小院住着宽敞,还眼不见心不烦。” 毕竟万元户在当下都属于稀罕物呢。 这年头,农民想要赚钱的路子太少了,除了种地,基本上没有别的收入。 说着话,母子俩进了院,顾北上前帮着李素芬抬自行车。 “要让我分析,台里的领导即便真有这个心,他们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接手《西游记》这个项目。” 马三儿这话倒是没错,但是,这里面还有几个问题。 “扩大规模的事,三哥,你就是不提,我也准备说呢,但是,规模扩大到什么程度,这个得好好考虑一下,首先,运输能力,你那个朋友能不能给咱们安排足够的车辆用来运输?” “其二,储存的问题,供应量加大,咱们肯定不能像之前那样,直接把车开到菜市场门口,还是得有一个集散地,这也涉及到的冷藏的问题。” “其三……爸,三哥,我准备后天下乡,咱们一块儿去呗。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