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 推行盐政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第(2/3)页
等盐政推行再稳固一些,朱秀打算找二人谈话,试试他们的态度。
严平在一旁帮忙对账,忍不住抱怨道:“这些杂七杂八的活,本该是裴缙裴支使做的,在这个节骨眼上,他竟然告病回家,连累朱书记替他擦屁股,忙的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.”
朱秀见他们第一面,就知道他们正是当初在陇山关时,那两个当着他面,从泥雪地里捡黑饼子吃的少年。
他们二人都是彰义军的遗孤,从小在牙城混迹长大,前些年光景好的时候,史匡威将这群遗孤收拢,专门请先生教他们认字读书。
裴缙没有老母要侍奉,却有一个薛家讨来的悍妻。
可偏偏挑在这个忙碌时刻告病,扔下节度府一堆事务不管,朱秀猜测只怕是受到薛家施压所致。
他们有的是外州逃来的流民,有的是本州活不下去,卖身于富户的佃农。
这九百多户,都是藏匿在泾州各地的逃户,粗略算算,起码得有五六千人。
朱秀合拢账簿,笑道:“很简单,因为人的眼神不会骗人,你和陈安的眼神不同。”
朱秀看他一眼,“少啰嗦,好好干你的活。”
黝黑敦实的陈安快步进屋,拱手闷声道:“启禀小官人,良原县令沈学敏求见!”
逃户广泛存在与历史各个朝代,朝廷安稳时,对逃户的查处力度较大,惩罚严厉,具有一定的威慑性。
严平好奇道:“小人和陈安脸貌长得像,许多人看了都说我们是亲兄弟,有时连帅爷都分不清。朱书记为何从第一面起,就能分清我二人谁是谁?”
“眼神.”严平嘀咕,寻思着找面镜子,看看自己的眼神是啥样子。
如果能安居乐业,谁又愿意背井离乡,做一个终日惶惶的丧家之犬?
宋参有一老母在身边,时常生病,这在安定县人人皆知。
“嗯。”朱秀点点头。
客户也需要缴纳丁税,所以佃农们也不愿入籍,宁愿做个黑户。
前几日朱秀实在忙不过来,跑去跟史匡威诉苦,跟他要几个能识文断字的机灵人过来帮忙。
几年下来没长多少学问,字倒是认识不少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