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土匪头子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这家伙从竖起反旗开始,就注定是个悲剧。

    薛家瞒报的佃户共有近三百户,一千六百余人。

    朱秀一怔,失笑道:“我吃住都在府里,要田产作何?我不要!”

    史匡威掖紧氅衣,朝屋外瞥了眼,轻声道:“李守贞当真会反?”

    只要流民愿意来泾州落户,分配田地,建造房宅,发放农具,同样享受两年免税,五年低税的优惠政策。五年之后,田籍才转为户主名下永业田,可以进行买卖。”

    “知道。”朱秀搓搓手。

    史匡威疑惑道:“你要招募民夫作何?”

    “你小子是想明目张胆地从静难军节度使王守恩手里抢人啊?”史匡威满脸惊诧。

    薛家在安定县外有四十余顷田,其中有一半多都是沿河分布的上好水田。其他几个县加起来,侵占田地多达六十余顷,旱田水田各占一半左右。

    这手操作,有点二战时老美卖军火两头赚的意思。

    “我们与李守贞有交易,到时候可别被他拖下水,当作叛军同党。”史匡威提醒道。

    朱秀冷笑:“咱们连李守贞都敢忽悠,还怕他一个王守恩?之前帮着许兴思运盐到泾州交给薛家高价出售的,不就是他王守恩!这么多年来,泾原二州有多少粮食以低价流入邠州,王守恩占了这么多年便宜,该叫他一股脑全吐出来!”

    史匡威摇摇头,一副甩手掌柜的架势,懒洋洋地道:“用不着,兵符印信全都在你手里,想怎么做,只要下定决心,干就完事了。我等着看结果,过程就不管啦!我老了,又有伤在身,咳咳~需要静养~”

    所以从利益分配的源头开始制定规矩,就是最好的契机。

    除非他愿意将官盐价钱降到和私盐一样。

    史匡威唏嘘道:“彰义军的盘子还是太小了,想要做大做强,引入人口是首要关键。但是人多了,粮食也要得多,你想过粮食问题如何解决?”

    朱秀急忙否认:“陶文举捉刀,我只不过从旁润色而已。将来你要找麻烦,也应该去找他。”

    这年头人口才是第一生产力,吸引人口、留住人口、管理好人口才是强盛的关键。

    史匡威一瞪眼,骂咧道:“你是不是傻?你要将薛家田地分给牙军,结果你这个当统帅的不要,底下的人谁敢要?你先拿了,他们才拿的心安理得,才会感激你,念你的恩情,替你卖命!笨蛋~”

    泾原二州人口太少,养军负担重,未来一到两年来还要大量招募民夫,必须给百姓减轻负担。”

    史匡威摇摇头:“泾州人口就那么点,百姓一年到头要在田地里忙活,现在建起盐厂,也占用一部分人力,再想摊派差役,只怕要耽误农事。”

    史匡威闻言一愣,踌躇道:“泾原二州,上田一亩地头税四文四分,夏粮缴五升,秋粮缴八升,下田一亩地头税三文三分,夏粮三升五合,秋粮七升四合。老实说,同周边几个藩镇比起来,彰义军的税率是最低的。”

    朱秀挠挠头,一脸纠结,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。

    朱秀翻了翻白眼,这黑厮难不成真想将担子一股脑扔给自己?

    薛家其余的生意、商货,我打算由节度府出资一半,再找几个家底殷实的商户合作,全盘接手,共同经营,所得利润按例分配.”

    想要留住人口,靠一份户籍地契可不管用,要让百姓看到真实存在的实惠。

    老史情绪太过激动,牵扯伤势一阵剧烈咳嗽。

    但你想过没有,这天下大乱已久,国家的典章制度、法制礼教崩坏得七七八八,连朝廷尚且有一大堆弊政难以革除,小小的彰义军,又岂能容得下太多规矩?最好最实用的规矩,就是利益!谁能从你这里得到利益,谁就会踏踏实实地追随你。”

    朱秀点点头,默然不语。

    史匡威眼神古怪,不明白为什么朱秀不看好李守贞。

    话到了嘴边,却只剩下一句深沉的叮嘱:“雁儿为救你受伤,日后,决不可辜负她。”

    朱秀也不自觉地摩挲下巴:“另外,运到邠州卖给私盐贩子的三万斤盐已经装载好,毕镇海明天一早就出发。王守恩用粮食换盐,我们又将盐卖给邠州的私盐贩子,盐贩卖的盐价低,百姓肯定只会买私盐,那么王守恩的高价盐又卖给谁”

    史匡威忧心忡忡地道:“李守贞党羽遍布关中河东,他一反,必然声势浩大。河中军占据潼关,据守关中,朝廷想要平叛只怕不易。”

    朱秀嘿嘿笑道:“泾州的人口少,可以从别的州弄些过来。隔壁的邠州,地少人多,差役繁重,大量百姓往长安逃亡,与其去长安,不如来我泾州。”

    我打算趁着抄没薛家的机会,从泾州开始,重新丈量土地,吸纳流民,定户籍、分田地。原来的土地归属不变,拿出从薛家抄没的田地,优先分给有军功者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