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朱秀的大手笔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第(1/3)页
第137章 朱秀的大手笔
王守恩今日起的稍晚,临近正午才坐在厅室里用早饭。
半锅药膳炖鸡,一大碗太湖精白米饭,被他风卷残云般扫下肚。
前两日开封传来消息,他的长子右迁为贝州刺史。
贝州乃是河北中部重镇,在去年的战乱中损失惨重。
朝廷重建河北,贝州更是重中之重,他的儿子调任贝州,说明得到官家和朝廷的信任和重用。
一时间,王守恩倍感欣慰,觉得王氏家族后继有人。
情绪高涨之下,昨天夜里,他特地招来两名新入府的婢女,都是十七八的年纪,水嫩动人,让他兴奋地操劳大半宿。
心情愉悦无比,只是身体略感疲乏。
马上就是知天命的年纪了,不服老不行啊!
王守恩默默感叹着,又多舀了一碗鲜美炖鸡汤喝下,锅里的枸杞、山参、黄精、锁阳等药材,被他吃个精光.
一名军士满头大汗跑进厅中。
“诡辩!一派胡言!”王守恩气得热血冲头。
陶文举和严平急忙躬身领命。
王守恩端碗拿着汤匙,不满地道:“慌慌张张,成何体统?”
彰义军本身就是关中最大的私盐贩子,还在这里贼喊捉贼!
朱秀笑道:“泾州邠州相邻,两地百姓本就时常走动,何分彼此呐?王使相无需多疑,什么鼓动百姓抢夺人口,没有的事!只不过,听说邠州发生暴动,百姓恐慌,我彰义军担心受到流民冲击,所以在此建坞堡。王使相不必大惊小怪,我保证,等邠州动乱平息,彰义军自会撤走。”
“派人通知毕镇海,今后由他全面接手邠州的私盐生意,不光邠州,邻近的宁州、坊州、乃至京兆,彰义军的私盐生意全面铺开!
看着二人,朱秀稍稍思索,又道:“今后,陶文举任行军参谋,严平任牙军左厢军使,暂时统辖四个指挥的兵马,驻守河谷道。”
泾州吃盐不钱,不可能存在盐贩,邠州盐贩手里的盐,分明就是彰义军派人送来的!
同样的盐,低价卖给盐贩,高价卖给他,两头赚,到最后血亏的可是他王守恩!
王守恩猛地想到,自己还提前预支了一个月的盐款给彰义军,更是像生吞了几十只苍蝇一样难受,挥刀大骂。
“你!黄口孺子!满嘴胡言!”王守恩气得浑身发抖,恨不得抡起大刀砍了朱秀的头。
“撤军!”王守恩不甘心地大吼,率军退走,准备回去调遣主力,携带攻城器具再来,一定要把这颗钉子拔除。
从每日的两三百户,短时间内激增至近千户,大批百姓在有心人的指引下,来到河谷道,受到彰义军士的热心接待,帮助他们从河谷道前往泾州。
土墙头上,朱秀远远望着王守恩退兵,暗暗松口气,摊开手掌,看着汗水淋淋的掌心苦笑连连。
王守恩听罢,眼睛死死瞪大,难以抑制的怒火从心底燃起。
“说‘杀斛斯罗,替天行道’!”军士硬着头皮苦笑道。
这里还算是邠州地界,在他眼皮子底下,彰义军竟然悄悄摸摸修建一座坞堡,专门用来接纳邠州逃亡百姓。
果然,王守恩率军进驻长武城的三日后,大规模的恐慌性逃亡开始了。
这些盐,竟然也是从泾州运来的!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