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檄文如箭-《五代第一太祖爷》
第(2/3)页
久久不见朝廷发布安民告示,开封百姓不知道关中、洛阳的战事究竟如何,更不知道李守贞的叛军有何动向,距离开封城还有多远。
有人甚至预测出了,天下将会进入旷日持久的秦汉之争,刚刚平息战乱没多久的北方河山,将会再度陷入四分五裂当中。
很快,关中叛军祭天告文的内容,也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,迅速在开封城传开。
郭威沉声道:“此前说过,单凭一份祭天告文,无法定符彦卿之罪,那么又凭何以定彰义军之罪?
史家三代镇守彰义军,世代忠良,为国戍边,与吐蕃人死战,彰义军民同样是我朝百姓,深受国恩,如何会与李守贞叛乱?
此事,臣以为该当彻查以后再说,不可轻易定下罪名。”
王峻这番说辞,听起来当真无懈可击。
柴荣解释过后才知,原来在沧州时,官家与史匡威闹得也很不愉快。
有商贾开始收拾细软,举家逃出开封城,往南而去。
不过郭威给他使眼色,史弘肇不好拒绝,只得站出来说了两句附和的话。
恐慌情绪的蔓延速度比朝廷预想的还要快,到了傍晚之时,广利门、普济门、顺天门几处城门,聚集了大量想要逃出城的百姓,其中也不乏达官显贵、富商豪客。
甚至盘踞夏州的党项人,也已经开始听调不听宣,名义上尊奉开封朝廷,实际上跟自立没有区别。
就在开封城群情汹汹的同时,一份《讨李守贞檄》也以出乎意料的速度传遍开封城街头巷尾。
刘承祐听完王峻的话,深以为然,冷喝道:“史匡威勾结李守贞,此前就有擅自制盐售盐,攫取朝廷盐利的罪名,这次竟然不知悔改,与李守贞沆瀣一气,妄图占据关中对抗朝廷,实在是罪无可赦!朕”
“官家有所不知,从今晨起,这道檄文就在开封城里传开了,酒肆、歌坊、街、商市、书院、官署都贴满了这道檄文!”
马庆道:“你去把他们叫回来,我去准备东西,一个时辰后,朱雀门见。”
刘承祐满面疑惑:“什么檄文?”
这些年以来,朝廷和百姓的关注重点都在河北,在契丹人身上。
北方有战事就往南逃,多年来已是约定俗成。
展开一看,果然是那久违且熟悉的笔迹。
借助盛和邸舍的生意掩盖藏锋营的活动,扩大藏锋营在开封城的势力布局,同时招揽、训练人手,这一切的工作都需要一项正当的生意来做掩饰。
马庆和陈安跪倒在地,马庆将一份书信高捧过头顶。
刘承祐一怔,到了嘴边的话又硬生生咽下:“宣二人入殿。”
刘承祐强忍不耐烦:“郭枢密请讲。”
突然,一旁的人群里窜出两人,扑倒在柴荣坐骑前。
半日时间,开封城接到无数有关于河中军叛乱的消息。
郭威一大早就被宫里的人叫去参加紧急御前会议,柴荣准备先进宫城,到枢密院去等候父亲,好第一时间知道,朝廷究竟会如何应对李守贞叛乱。
去年,吐蕃人趁关中空虚,调兵遣将猛攻陇山关,幸亏彰义军死守关隘,才保住陇山关没有落入吐蕃人手里。
“臣刘崇、柴荣拜见陛下!”二人行礼。
刘承祐刚要下旨,宣布褫夺史匡威一切官职,郭威忙道:“官家息怒,臣有一言。”
柴荣心中一动,朝护卫示意,护卫上前取过书信交给他。
朝廷甚少有人注意过彰义军的功劳,但郭威身为枢密使,又是知兵用兵的能臣,当然知道彰义军对于朝廷的重要性,也知道彰义军这些年为国戍边立下的功勋。
郭威朝柴荣投去疑惑眼神,柴荣微微一笑,示意父亲宽心。
刘承祐当即就要下旨,免去史匡威一切官职,赴京候审
“开封尹刘崇、天雄军节度使柴荣觐见!”
邸舍的生意再做不起来,别说在城里打探消息,筹建情报网,他们五六个大男人坐吃山空,只怕很快就要在开封城里没饭吃了。
这篇檄文写得好呀,不光将河中军叛乱的前后因果写的详详细细,更是将李守贞骂得狗血淋头,还通过一番详实的实力对比,综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,言之凿凿地得出结论,李守贞必败,朝廷必胜!
文章词句大气磅礴,一蹴而就,无数士子忍不住竞相传颂,甚至还有人在人流汇聚的热闹地,公开诵读檄文,聚拢不少百姓求教聆听。
大街小巷群议汹汹,消息传到最后,有的说李守贞已经出兵潼关,占据洛阳,十几万兵马正朝开封杀来。
第(2/3)页